
專訪 EcoBricks 共同創辦人 Sophie Chapman:堅持做一點點正向的事,累積起來就有大不同。
常以為投身環保事業,必然是熱血與情懷先行。但對 EcoBricks 聯合創辦人 Sophie Chapman 而言,驅動她將廢塑料轉化為高級建築材料的核心力量,卻是冷靜的邏輯與精密的數學思維。這位前投資銀行家,將金融界的務實與精算,全數灌注到對抗塑膠污染的戰場上,證明了永續與商業利潤並非天方夜譚,而是一條需要理性鋪就的長遠之路。

Sophie 笑稱自己是天生的「環保戰士」,少女時期的她,在永續發展成為全球熱話之前,就對塑膠廢棄物深感厭惡。「即使在香港生活了 7 年,初來時仍對本地回收系統的薄弱感到驚訝。」她回憶道。來自回收系統較完善的英國,Sophie 曾目睹大廈清潔工將她辛苦分類的回收物混裝丟棄的無奈現實,這份對環境的深切關注,加上銀行工作培養的敏銳商業嗅覺,最終在 2020 年催生了 EcoBricks。

投身環保創業,Sophie 的切入點異常清晰:找出問題核心,並用商業邏輯解決它。她深入研究困擾全球數十年的低塑膠回收率(約 10%,香港 2023 年為 14%):「技術上幾乎所有塑膠都能回收,但關鍵在『終端市場』!」她直指癥結,「傳統回收商只聚焦容易處理、有穩定需求的種類,如 PET 水樽。其他塑膠因分類成本過高、缺乏買家,最終難逃堆填命運。」更甚者,PET 水樽也只能循環 2 至 3 次,延長壽命有限,某程度上更延續了即棄文化。

既然「塑膠變塑膠」的路徑遭遇瓶頸,Sophie 與同樣來自投行背景的共同創辦人開始「倒推」解法:何不將大量廢塑轉化為另一種需求龐大且持久的材料?「混凝土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這個組合邏輯完美,廢塑取之不盡,混凝土需求旺盛,目標明確,將沒人要的廢塑變成符合頂尖建築標準的混凝土建材。

2021 年,Sophie 選擇在香港設立首個試驗廠,是艱難卻關鍵的策略。「香港建築標準達世界級,法規嚴苛,測試不易通過,但一旦成功,產品可通行全球。」創業初期挑戰接踵而至,尤其建立全港首個此類回收再造廠時,連機器供應商也頻說「不可能」。Sophie 的數學腦與解難意志發揮作用:「只要邏輯上說得通,『沒人做過』不是障礙!」她與夥伴親自鑽研,在有限空間裏精密規劃生產線,將「不可能」變成香港製造的奇蹟。

EcoBricks 最顛覆市場的戰略,是堅持產品定價與傳統混凝土磚「看齊」。「無論產品多環保,客戶第一個問題永遠是:『貴嗎?』」Sophie 深諳商業現實,「若回答『是』,等於自設路障。」因此,EcoBricks 的產品在價格、外觀、施工方式上皆與傳統磚無異,唯一區別是內含回收塑膠且更環保,「客戶還有甚麼理由不選我們?」這項策略打破了綠色產品必然溢價的迷思,讓永續選擇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

EcoBricks 的核心使命在於回收那些被傳統回收商拒絕的塑料廢棄物。他們與地產開發商和承建商建立閉環合作系統,將工地上的紅白膠路障和混凝土基座等廢料轉化為再生磚塊。「建築商變身為原材料供應商」Sophie解釋道。儘管傳統回收商收集大量混合塑料,實際上僅能處理約 10% 的高價值品類。相較之下,EcoBricks 吸納了 90% 無商業市場的混合廢塑,成為回收體系中的關鍵補位者。「我們不做競爭者,而是互補。」這一策略顯著提升了整體回收率。EcoBricks 同時積極探索更多發展機會,例如與政府電子廢料處理廠 WEEE·PARK 合作,將洗衣機中的混凝土配重塊重生為地磚;另外與美妝品牌攜手,賦予無法處理的化妝品容器新生命,讓品牌見證廢棄包裝如何蛻變為建築中的永恆磚石。

憑藉在香港嚴苛標準下發展成熟的技術與商業模式,EcoBricks 已準備將「香港藍圖」複製至全球。首站瞄準環保採購政策先進的澳洲,以及與香港情況類似的新加坡。產品線也從標準鋪路磚,擴展至模仿天然石材的高級產品。「發展商在豪宅商場偏好天然石,但其開採耗資源且運輸碳足跡高。」Sophie 指出,新產品線將滿足高端市場的永續需求。

問及個人環保實踐,Sophie 保持一貫務實。茹素十多年,目標邁向純素。回收當然持續,但她強調從小處着手:「建立新習慣很難,目標過高易挫敗。允許自己偶爾『失敗』,例如買咖啡忘記自帶杯子,那便少喝一天吧!但堅持做一點點正向的事,累積起來就有大不同。」她認為香港環保意識確在提升,「綠在區區」等政策是好的開始,關鍵在於建立公眾信任,讓大家確知回收物有真正出路。
回望創業艱途,Sophie最深的體悟是「永不放棄」,「做前所未有之事,必然面對質疑與阻力。」她鼓勵創業者深入業務每個細節,親力親為。「舒適圈外才能創新。當承包商說做不到,我們就自己拿起工具學會做!」這份以數學邏輯為基礎的堅韌,或許正是將香港廢塑料點石成金,並讓環保之路走得長遠的終極答案。對 Sophie 而言,環保不是浪漫口號,而是一道需要精密計算、堅持求解的現實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