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3 Mar 2016
日常飲食中,經常被提到可以多吸收蛋白質、蛋白粉,因它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可增強肌肉、調節內分泌和脂肪代謝系統,變相亦有助減肥,但一提到蛋白質,少不免聯想起肉類及蛋(動物性蛋白質),但很多肉類一遇高溫煎炸,當中的蛋白質就會變性,形成劣質蛋白質,其實在許多的蔬果食物中,都含量豐富而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如堅果、豆類、穀類等,屬植物性蛋白質,另外普遍的植物性食物,不含膽固醇,又蘊含高膳食纖維,令身體形成鹼性體質,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團體推廣以吸收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
蛋白質是一種由氨基酸分子組成的有機化合物,人體只能合成部份氨基酸,而其餘自身無法合成的氨基酸,則需要靠飲食來攝取,而植物性蛋白質多為「不完全蛋白質」,無法完整提供人體必備的氨基酸,而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氨基酸互補法」,同時攝取不只一項有蛋白質的食物,來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所以如果你習慣吃水果、蔬菜、穀物和豆類混合的食物組合,你身體中的消化系統,就會形成自行收集它所需的養分。只要飲食配搭得宜,食物中所缺的氨基酸之間就能互補,也能攝取高品質的蛋白質,利用以下公式,進行食物互補法,不用大量進食肉類,都可以均衡營養及吸收到好質量的蛋白質。
南瓜子燕麥豆奶早餐
南瓜子:100 克南瓜子含有高達 19 克 蛋白質,相比起 100 克南瓜含有 1 克要多。
燕麥片:100 克燕麥片已有 17 克蛋白質。
蘆筍藜麥火箭菜沙律
蘆筍:100 克蘆筍含有 2.2 克蛋白質。
藜麥:藜麥的蛋白質含量是大米的 2 倍多,屬高蛋白質食物,被稱為「超級食物」。
西蘭花番茄乾螺絲粉
西蘭花:一杯切碎的西蘭花,含 5.7 克蛋白質。
平均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會因應個別的營養狀況、體型、活動量而有所不同。而平均每日攝取量,大約是每日卡路里攝取量的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