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環美食推介:星級主廚劉韻棋 Vicky Lau 主理米芝蓮餐廳 TATE Dining Room、必試大豆主題中法菜 Mora
.jpg)
- 19 Apr 2023
星級女主廚劉韻棋 (Vicky Lau) 向來愛以行動取代說話,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她與生俱來的害羞性格, 但更主要原因是,她傾向以菜式說話。從她打響名堂的米芝蓮二星餐廳 TATE Dining Room,以至她以大豆作主角的第二間餐廳 Mora,她都愛藉着菜式毫無保留地表達真我。

Vicky Lau 是米芝蓮二星餐廳 TATE Dining Room 老闆兼主廚,更是香港首位摘星的女主廚!威水史包括身為亞洲中獲獎紀錄最多的女廚師,2015 年「世界 50 大最佳餐廳」的亞洲最佳女廚師等。去年初,Vicky 開設她的第二間餐廳 Mora,以低調又平凡的大豆為主題,以不同的形式和烹調手法呈現,配合肉類烹調出豆腐燉雞、 豆乳龍蝦湯烏冬、腐乳燒帶子,又或是加入葡萄酒醋作調味的新鮮鹹豆漿等獨特菜式。

Mora 的開幕令她悄然成為本地餐飲業的新晉環保鬥士,而大家從中也可以更了解 Vicky 對食物的珍愛之心。「疫情大大影響食材來源和運送,採購食材變得非常困難,叫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關於食材, 以及 fine dining 的本質。食材是否屬『永續食材』? 當然不,特別在香港這個只擁有數間供應商及少量農地的城市,要找到優質的本地食材實在非常困難。」Vicky 如此道。TATE Dining Room 主要依靠外地農場供應食材,「食客花了一筆不菲的費用,自然會期待能有相應級數的食材,若然我們無法提供來自法國的龍蝦或雞,則不值得收取此價格。」

抗疫期間本地出入境限制、層出不窮的防疫措施和堂食時間限制等等,令餐廳生意大受打擊, Vicky 決意變陣,於 TATE Dining Room 推出一系列的周末午餐餐單,並大膽起用單一食材為主角,「從此,我深深愛上了豆腐!」Vicky 說。「我到訪了很多餐廳,試過多款不同的豆腐菜式及豆漿後,漸漸迷上了豆腐當中美麗的故事與悠久歷史。於中餐館或素食餐廳中,豆腐是再尋常不過的食材。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豆腐只是適合病人吃的食物?我從未見 過一種食材能像豆腐般變化多端,由液體凝結成固體,擁有別樹一格的味道,卻能夠與任何食物配搭在一起,可塑性極高。」

在疫情中開設一家採用專注於單一食材的全新餐廳,是相當大膽的舉動。Vicky 解釋此舉的信心來自於在日本十分受歡迎的豆腐料理專門店。「我在京都最難忘的體驗,就是在當地一間豆腐料理餐廳進餐。豆腐擁有一種難以解釋的、特別的靈氣。它有一種很清新的風味,吃完之後更不會有罪惡感。」
Vicky 承認大豆是一種富爭議性的食材,支持者吹捧它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膽固醇、血壓和血糖,但另一方面也有批評者擔心當中的雌激素成分,及其不易消化的特性。「我翻閱了很多關於大豆的資料,所有報告都指出只有攝入超標分量時,才需要擔憂。」

對烹調非常認真的 Vicky 更專程購入了製作豆漿的機器,以確保 Mora 有足夠濃厚的豆漿可以使用,她亦趁機推出了自家濃豆製品牌 Ān,既能為 Mora 供應豆品食材及為 TATE Dining Room 的甜點提供材料,同時也可供應到其他餐廳及酒吧,Vicky 未來更計劃將產品範圍擴大至生活用品。「當你購入了大型機器設備後不能只供應給餐廳,Ān 因此應運而生,我們選用最高級的非基因改造大豆,生產出含豐富鐵質、幼滑、濃郁和富含蛋白質的豆漿。我們初時只讓自家餐廳的客人試飲,他們都十分喜歡。」

Vicky 晚上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 TATE Dining Room 的廚房,把 Mora 交給主廚 Percy Ho。加入 Mora 之前,Percy 於亞洲50最佳餐廳之一的 Neighbourhood 及 TATE Dining Room 工作過,最初他對 Mora 以單一食材為 概念感到驚訝。「我最初問她 (Vicky) 我們是否打算每月更換主題食材,她說 『不!餐廳一直只會以大豆為主題。』我就知道這份工作很富挑戰性,尤其是我不是特別喜歡豆腐,雖然我並不討厭它。」Percy 笑說。從豆漿到傳統豆腐磚,年輕的 Percy 很快就為大豆精彩而多樣性的特性着迷,更被客人的正評所感動。他和他的團隊定期為餐牌注入新菜式及烹調技巧,「我們大膽、創新地作嘗試,然後再與 Vicky 交流,她給予團隊很大的自由度。」

對 Vicky 來說,偏向中式的 Mora 菜單令她有機會深入了解自身的中國根源,「我從小吃中菜長大,中國菜建構了我的味覺地圖。中國菜對我來說較容易掌握,因為我對它有較深的了解。正如有時候談到法國菜時,我們跟法國人是無法比擬的。」她續說,「在 Mora 我們有更多空間作新嘗試,TATE Dining Room 早就建立了一套風格,比如說擺盤之類。但在Mora我可以放手創作,最困難的是尋找本地食材,但在擺盤方面我不太緊張,反而注重的是保持菜式的熱度,因為中菜講求菜式要夠熱。」
由於 TATE Dining Room 只提供晚餐,所以不難於午市時段看到 Vicky 在摩羅上街的 Mora 現身跟食客打招呼,因為兩間餐廳只相隔短短五分鐘步行距離。雖然如今有一些餐廳跟隨 Mora 的腳步進駐摩羅上街,但那裏從來都不 是開餐廳的熱點,街上兩旁是售賣李小龍海報和飾品等紀念品的古董店和檔攤,感覺就像被時間遺忘的香港。Mora 的進駐為這種氛圍作文化延伸,低調的入口、柔和的大地及水彩色調,散發出幽幽的禪意。

「我一直相信永續性不只應用於食材上,更應延伸到整間餐廳,由裝修選址,及附近的文化歷史層面。正因為這條街道擁有這麼豐富的歷史背景, 可持續性地發展,也同時關於文化保育,所以我們選擇落戶於摩羅上街。」 Vicky 道。「除了菜單,我們嘗試在本地採購材料,包括餐具及其他等等。我認為一切都需要是一個整體。我想說可持續性不僅存在於菜單中,還應貫徹在整個餐廳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