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冥想、打坐、靜心,聆聽內心的聲音,加上頌缽的幫助加強療效,達致身心靈健康。
Wellness

聆聽內在的聲音!夢妮妲分享靜心、冥想及頌缽帶來的療癒

愈來愈多人談及冥想、打坐、靜心,透過聆聽內心的聲音更了解自己,進而提高自我覺醒的意識,達致身心靈健康。精於星座、塔羅、測字及解夢的夢妮妲,一直在研習身心靈的路上非常努力,透過冥想靜心讓自己回到當下,提升覺察度,並憑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他喜歡於過程中使用 頌缽 (singing bowl),透過音頻及振頻,為身體及心靈帶來療癒功效。

夢妮妲帶領別人進行冥想、或替別人進行療癒時,常會使用不同的 singing bowl 。

夢妮妲予人的印象可能是一位「神婆」,星座、塔羅、解夢等無一不曉。他研習身心靈多年,提升自己,也憑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目的不是要作出拯救,而是讓他們覺醒,然後為自己的人生作出改變。

將冥想融入生活
夢妮妲是九型人格中的七號,自言是停不下來的人,冥想靜心對他尤其有幫助。而一行禪師的理念對他很有啟發,令他開竅。「一行禪師認為吃飯、刷牙或洗碗也可以冥想,因為冥想其實是一種態度,只要心存善念,做甚麼也會順利。」他的著作《怎麼坐》、《怎麼吃》及《怎麼走》等,就說明了這番見解。冥想其實只是一個引領你回來呼吸的狀態,與身體合一,可以簡單透過數下呼吸帶你回來身心靈的系統,何時何地也可進行。「我每天早晚也會冥想,如早上搭巴士,或是雨天等巴士也可看着雨水想着它洗滌心靈。吃東西也可以。」我曾上夢妮妲的冥想課,過程會讓大家吃蘋果,每吃一口也心存善念及要徹底咀嚼,跟平日吃東西很不一樣。「冥想最重要就是感恩及回到當下。」而一行禪師最後一次來港時帶來的畫作,例如 "are you sure?" 提醒我們作判斷前再三問自己是否肯定,引導我們對別人放下批判,很有啟發性。

一行禪師最後一次來港時帶來的畫作,例如 "are you sure?" 提醒我們作判斷前再三問自己是否肯定,引導我們對別人放下批判。

而最近他晚上會沿海邊跑步冥想,不單停留肌肉的層面,而是透過五感,感受汗水、呼吸,以及周遭的人聲、船聲或海浪聲,將自己帶回來。另外行山也可進行冥想。夢妮妲 6 、 7 年前曾跟隨一行禪師在烏溪沙行禪。「那天我們在大雨中走了個多小時,是很難忘的經歷。而走時要張開感官去覺察,雜念少了,敏感度會提升。」很多時我們會想究竟冥想時是否要壓抑雜念,夢妮妲說我們不要去打壓雜念,反而可以去數念。當覺察度提高,生活上大小事情也會變的不一樣。「冥想時不會莫名其妙,不會所有東西也是無明,多練習才可提升覺知度。」

每次使用過的頌缽,也要以焚燒的鼠尾草清洗淨化。

以振頻達到療癒
冥想可以一個人進行,也可以透過導師的指引進入冥想狀態。夢妮妲常開設冥想課,提高大家的覺察度,並喚醒我們多愛自己的身體。過程中他會使用頌缽,透過聲音的震頻帶來療癒作用,也可將大家帶回當下,因為聲音很實在是在此刻,每個人一定可以作出對應。透過頌缽的共鳴共振,可以和大自然的頻率合而為一,達到療癒效用。夢妮妲跟隨不同的老師學習頌缽,其中有舞台設計師曾文通。最近又上了整整兩天的頌缽 workshop ,得到很大的啟發。對於頌缽,除了振頻帶來療癒,夢妮妲認為它圓形的形狀代表無限、歸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oneness,所有事物最終也在一起,他很喜歡這個意思。

頌缽的大小、厚薄及形狀也會影響聲調的高低,而每個音調也有泛音,很豐富,一敲就能與身體器官、細胞、骨骼、血液產生共振,很容易與身體產生共鳴。而人體有 70% 也是水分及液體,當頌缽的振頻可以令水產生漣漪,亦會令身體產生反應。除了冥想時使用,夢妮妲也會將頌缽放於人身上如心、腹及子宮位置,以不同頌缽對應人體不同脈輪,透過震頻啟動身體某些部位的功能。所以他也常到醫院為病重的病人做療癒,活化能量的流動,啟動治癒系統及帶來紓緩。「病人的頻率一般較低,所以透過震頻來提升。而人在失落、傷心時頻率會很低;感恩或無條件付出時則是最高的。」夢妮妲性格比較急,所以他特別喜歡頌缽讓他很快靜下來,進入放鬆的狀態,跟大地連接,看到自己的根。

HOT OFFER
夢妮妲由台灣帶回來的水晶頌缽,大概 3、4 千元港幣。

夢妮妲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頌缽,面對不同客人用哪種,他靠直覺已心裏有數。他會從世界各地帶回不同的頌缽,如來自台灣的水晶缽,作用在聚焦。將木槌沿着水晶缽邊沿磨擦,發出的聲音及震頻,有人覺得很紓緩,有人覺得很震撼,也有人接受不了,甚至出現暈眩或嘔吐情況,所以要視乎每個人的情況。透過敲擊或摩擦,這些聲音及振頻會對應人體不同的脈輪,令脈輪的能量回復平衡或變得活躍,從而發揮如提升自信心、專注力及紓緩情緒等作用。

這 1 套 8 個頌缽來自荷蘭頌缽大師 Hans as Back。

跟隨大師畢生學習
另外比較大又較常用的金屬頌缽及另外 1 套 8 件的是由荷蘭頌缽大師 Hans de Back 所製,除了敲打,同樣可以木槌沿着缽邊磨擦。「這些都跟隨大師在喜瑪拉雅山修練數年,再帶回荷蘭數年,然後再帶來香港,很有經歷。大師今年已 80 多歲,自己有小兒麻痺,他是這樣替自己做療癒。」夢妮妲挑選每位老師也有原因,是他們背後的故事及堅持。如 Hans de Back 做了 60 多年,他的體驗在其他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另外比較小的頌缽來自一行禪師,是一家工廠特意為他生產的,聲音非常響亮,物質有保證,也非常珍貴罕有。

為一行禪師以機器打造的小頌缽,聲音非常響亮。


「我對聲音比較敏感,所以較常利用頌缽,但其實很多時我也只跟客人聊天做療癒,最重要是心存正念及秉持一顆善心,讓他們覺察自己的問題再作出改變。其實工具不重要,最重要是你的心,你的心是正,就會做得好。」夢妮妲說。
始終每個人也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沒有人可以強迫別人做任何事。但每個人由自己開始去改變,這個世界或會更美好。

夢妮妲推薦有關冥想及身心靈書籍:

一行禪師的《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怎麼坐》、《怎麼吃》及《怎麼走》、《怎麼吃》、《怎麼鬆》

一行禪師的《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的《怎麼坐》、《怎麼吃》及《怎麼走》、《怎麼吃》、《怎麼鬆》

Leonard Jacobson 的《Journey Into Now》或中譯本《回到當下的旅程》

Leonard Jacobson 的《Journey Into Now》或中譯本《回到當下的旅程》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