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BAZAAR at Work

何謂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職場上為求合作愉快、順暢,面對客戶、上司、同事及其他工作夥伴時,都會盡量和顏悅色,即使意見不合,甚至受到不合理指摘,為免多生枝節,寧可壓抑真實情緒,這種行為、態度就是學者 Arlie Hochschild 所指的「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企業如長期對之坐視不理,最終演變成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的話,員工的工作品質就會應聲下降,甚或離職,拖累生產力,讓公司承擔龐大的隱形成本。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情緒勞動是好是壞?

工作時只要涉及人際互動,就有機會出現「情緒勞動」,這種壓力並非服務行業獨有,只是這類工種較為「高危」而已。首度提出「情緒勞動」概念的美國社會學家 Arlie Hochschild 認為,工作期間不時去調整自身情緒的作用,能換取職務順利執行,換言之,它其實不是一面倒的壞。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歷年來,不少神經心理學研究報告顯示,如調節情緒的程度適中,其實有助我們腦部產生催產素,可令人克服社交羞澀,增加職場溝通能力。但持續過度的情緒勞動,卻會變成毒素,引致職業倦怠,若不設法解決,將會形成情緒耗竭,每日上班也提不起勁,這種心態並會如細菌病毒一樣,在團隊中傳播,久而久之,士氣和績效必然受到拖累,有礙企業營運。不想情緒勞動如病菌般在工作間四處散播,職業心理學研究顯示,可循以下兩大方向着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1. 建立「支持關係」

研究報告指,3 成以上的情緒耗竭源頭與直屬主管攸關,而當來自主管的情緒勞動指數到了臨界點時,多達 6 成的「苦主」會選擇辭職來解決壓力,這意味企業需動用一大筆時間和人力成本,進行招聘及培訓新人。所以學者提點,企業如不為員工建構適當的抒發管道,問題將會循環不息,影響公司發展。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在眾多管道之中,由美國心理學家 Rensis Likert 提出的職場「支持關係」(Supportive Relationships) 是其中一個證實有助降低情緒勞動的途徑。所謂「支持關係」是管理者以人際溝通為領導主軸,而非嚴密而瑣細的監督,這種管理模式會令組員感到情緒上有所支援,對於遏止情緒耗竭成形,有很大作用。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而與支持高強度工作環境相輔相成的,是管理級人員的溝通技巧,當中包括如何有效地表達對部屬的支持、怎樣處理員工的負面情緒,以及如何向組員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等。要達致上述的有效溝通,除靠主管累積下來的經驗,針對性的訓練亦相當重要,尤其在這個「Me世代」,年輕一輩員工的想法愈來愈多元,他們承受壓力的心理素質和觀念,亦跟以往有別,因此企業致力培訓新人之餘,也不容忽視為負責帶領團隊的主管,提供適當領導訓練,才可令情緒勞動的毒性降至最低。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2. 提升自我價值

雖然情緒勞動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公司並不會將之納入績效評估之列。為免員工在管理情緒勞動時,成為額外的工作負擔,企業可協助團隊從另一層面抵消相關壓力。例如,主管可將團隊之職務,與遠大目標連在一起,並助他們從工作當中展現自我價值和能力,以轉移他們的視線。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在實現員工自我價值時,可參考著名作家 Kevin Kelly 的管理智慧:以員工為本,關注他們的個人成長和發展,而非一味計算公司的利益得失。另外,要讓他們知道,其角色對整間公司有多重要,幫助他們看到,即使是很微細的工作,對組織也有一定貢獻。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甚麼是職場「情緒勞動」?過份壓抑情緒易導致生產力下降

研究顯示,當員工感覺到備受信任和尊重,並能確立清晰的職涯目標時,將會產生「我不是單純打份工」的心理投射,從而帶動他們在處理職場人際關係時,包容度和忍耐度也相應提升,因他們明瞭,要完成工作目標和職涯願景,有時難免要抑制一下內心的真實情感,彈性地接受情緒勞動就是職場的其中一條潛規則。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