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氣候潮濕,體內濕氣易積聚,導致身體沉重、疲倦,就是所謂的「春困」。適量食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及毒素,達到祛濕效果。辣的世界精彩多元,呈現獨特的飲食哲學與風土人情,由經典的麻辣火鍋、顛覆想像的西班牙 Fusion 川菜,再到精緻細膩的高級川菜 fine dining,均讓人吃得暢快淋漓、回味無窮。

香港川菜推介:銀廬1933
川菜常予人大鳴大放之感,想不到也可如此優雅細膩。去年落戶銅鑼灣的銀廬 1933 屬城中罕見的現代川菜 fine dining 餐廳,是內地成都銀灘餐飲集團於香港開設的首間店。集團創始人周子鈴有「食材獵人」之稱,是漢源貢椒全球推廣大使及成都美食之都促進會副秘書長。她決心傳承宋代川菜,同時糅合當代手法及食材,重現古法川菜之餘,亦以摩登的精緻的方式重新演繹,她還拜得川菜大師張中尤為師,深入挖掘川菜文化底蘊。
川菜最大特色是味型豐富,所謂「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為了令港人體驗川菜不只有大麻大辣,銀廬 1933 將川菜的「味」拆解,以其中一種最有代表性的川菜香料—花椒出發,創作椒宴嘗味套餐,將花椒的香氣與麻度結合不同辣椒及香料,融合菜品之中。

每奉上一道菜,店員都會娓娓道來菜品製法、食材來源,以至典故與靈感來源,助客人踏上精彩的味覺之旅。率先登場的涼菜四宮格以雅致木盒盛載,涵蓋成都泡菜、燈影魚片、燒椒皮蛋及麻椒鱔絲,集合了酸辣、甜辣及怪味等味型,款式不時轉換。招牌菜包括大千乾燒遼參、青花椒麒麟魚、土罐煙燻乳鴿等,大千乾燒遼參是名菜大千乾燒魚的華麗變奏:祖籍四川的藝術大師張大千是位美食家,他的家常菜譜有一道大千乾燒魚,餐廳以矜貴滋補,膠質豐富的遼參代替魚,配搭加入牛市坡玫瑰貢椒等香料調成的醬汁,麻感溫和微辣。青花椒麒麟魚選用日本金目鯛腹,以立鱗燒的做法炸至魚鱗豎立,肉嫩而魚鱗,金黃香脆,醬汁則以青花椒、四川二荊條辣椒及蠶豆等調製,辣味推進了食慾,亦令魚鮮味更昇華。最後以用花椒沖泡的祛濕椒茶、麻婆豆腐風味雪糕或花椒朱古力作結,為這場精緻的川菜盛宴畫上完美句號。

香港川菜推介:Siete Ocho
香港素來是個多元而充滿創造力的城市,單從飲食文化已可見一斑。Siete Ocho 位於新開幕的啟德帝盛酒店,菜品自成一格糅合川菜與西班牙菜特色。店名「Siete」及「Ocho」是西班牙文「七」及「八」的意思,也代表了川菜的「七滋八味」。所謂「七滋」,指「酸、甜、苦、辣、麻、香、鹹」;而「八味」則指「家常味、魚香味、紅油味、怪味、麻辣味、煳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再注入西班牙菜豐富的色彩與味道,中西碰撞叫人耳目一新。

川菜豐富的味型主要來自香料與調味料的獨特性與多樣性,當地用得最多的「三香三椒三料」,即葱、薑、蒜(三香);辣椒、胡椒、花椒(三椒)及醋、郫縣豆瓣醬、醪糟(三料),當中辣椒種類尤其多。Siete Ocho 的菜品由西餐行政主廚李啟彥及中菜行政主廚李劍鳴聯手打造。研發菜品時,李啟彥師傅專程前往成都一個月,走訪多間餐廳及香料市場,帶來二荊條、子彈頭、七星椒、小米辣等十數款四川香料。招牌菜之一炭燒牛肋配芫荽青醬,牛肋骨以炭火燒至焦香鎖緊肉汁,塗上以子彈頭、二荊條及七星椒等熬成的四川火鍋湯底,後以 80 度低溫煮 12 小時,肉質軟嫩,富層次的辣令人食慾大增。

炸丸子 (Croquette)、蒜片蝦這兩道常見的西班牙 tapas,Siete Ocho 的版本教人意想不到。炸丸子竟是水煮牛肉風味,牛面肉以香辣濃郁的水煮牛湯底慢炆至腍滑入味,切碎後與水煮牛汁及忌廉等調製成濃滑忌廉醬,再以麵包糠包裹炸至金黃香脆、外酥內滑,每口皆散發水煮牛獨特的香辣風味。蒜片蝦則華麗蛻變成麻辣風味的蒜油蝦奄列:在奄列淋上以子彈頭、花雕、蒜油及蝦殼煉出的濃郁蝦油,綴以花椒及西班牙煙燻辣椒,蒜香、蛋香與蝦的鮮味交織,加上鮮明的麻辣刺激感,展示出川菜與西班牙菜各自的獨特性,又能和諧融合,自此一家。

香港川菜推介:朝天門火鍋
重慶麻辣火鍋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的朝天門碼頭。當時碼頭工人為了抵禦潮濕寒冷的天氣,便將達官貴人棄之不用的廉價牛內臟加入大量辣椒、花椒及其他香料同煮,慢慢演變成為如今風靡世界的重慶麻辣火鍋。近年重慶麻辣火鍋在香港逐漸普及,不少內地過江品牌相繼登陸,來自重慶火鍋發源地的朝天門火鍋去年亦進駐中環蘭桂坊,開設「朝天門.五鑽鉑金旗艦店」。此近百年老字號不只是內地火鍋十大品牌之一,還獲得「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榮譽,至今於全球分店已逾千家,足跡遍及 20 多個國家。

在朝天門火鍋用餐,似乎特別能感受重慶獨特的歷史底蘊與人文風貌,香港店的大門仿照城門設計,店內則精心打造「璽印文化」,充分體現朝天門的歷史意義:古時官員來渝或皇帝宣旨,均在此地靠岸,地方官員則於碼頭恭迎,朝天門之名亦因此而來,故有「進了朝天門,就到重慶城」的說法。餐廳呼應「進門接聖旨,落座見玉璽」的淵源,火鍋鍋蓋中間特意設計成玉璽蓋頂,甚有氣勢,打開鍋蓋一陣麻辣香直竄鼻腔,招牌的紅鍋集合了花椒、辣椒等多款香料手工炒製再熬成,滾燙鮮紅的湯底既辣且麻。

餐廳的火鍋配料都帶有恍如頒布詔書的儀式感,經典菜品手切吊龍就以聖旨造型的餐盤端着奉客,吊龍是接近牛頸脊的位置,佔全牛比例僅 4%,是肉味最濃的部位之一,吃起來油脂甘香、肉質富彈性;重慶火鍋當然少不了毛肚,作為頭牌食材之一,據說重慶人一日能消耗十萬斤毛肚,當地人甚至有「無毛肚,不火鍋」的說法。冷鍋鴨血亦與坊間不同,堅持自家鮮製,顏色呈鮮艷的紅色,煮後口感竟嫩滑如蒸水蛋,加上吸飽麻辣湯汁,滋味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