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OWN Academy 創辦人 Natalie Chan:我們鼓勵學生嘗試和犯錯,因為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
- 06 Feb 2025
不知從何時開始,教育與職業規範的界限漸行漸遠,莘莘學子在追求學分的旅途中,常常忽視了未來的無限可能。現今世代,愈來愈多人渴望擁有「多重身份」,身兼數職,而昔日所謂的「終身職業」已漸漸成為一種過時的理想。80 後教育家陳曉慧(Natalie)在亞洲父母的期望下成長,選擇了被視為「穩妥」的工程學專業,進入職場後卻意識到這條路並不適合自己。辭職之後,她勇敢地在各種不同崗位探索,明白到傳統教育體系往往限制了年輕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故在 2016 年創立自由學園(OWN Academy),以實踐為基礎,幫助學生探索各行各業,激發思維,並引導他們以開放心態規劃未來道路。

Natalie 的教育旅程始於香港的本地學校。她回憶道:「在本地學校,班級人數通常有 40 人,教學方式非常傳統,學生只需記住知識點,不需思考。」這種教育模式為她提供基礎知識,卻抑制了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Natalie 的母親希望她能更好地掌握英語,因此轉學至國際學校,「國際學校班級規模較小,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靈活,讓我能夠自由提問和思考。」然而,這段經歷不如她所期待的順利,Natalie 的母親擔心她和不良朋友來往,因此決定將她送到美國的寄宿學校。在那裏,Natalie 獲得更多關注和指導,切身體會小班教學的優勢。「在美國教育中,老師鼓勵我們提出問題,追求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因為我從未被教導過如何思考。」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培養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重要過程,「這段經歷讓我開始意識到,探索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興趣是多麼重要。」

在 Natalie 眼中,當前教育系統過於專注考試和分數,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職業探索。「大多數補習班和輔導課程都在教學生如何求高分數,卻不關注激發潛力和興趣。」對教育體系的深刻反思促使她創立 OWN Academy,為學生提供更具啟發性和長期價值的學習體驗。Natalie 深信教育是個探索的旅程,而非應付考試的工具,學生應在學習中找到熱情,理解職業生涯的多樣性,不受限於傳統選擇。回想起 8 歲時母親問她夢想成為甚麼,當時回答:「藝術家」,卻未受到鼓勵。她感慨道:「我從小就被告知藝術無法『搵食』,這讓我開始質疑自己的夢想。」這種情況在亞洲孩子中並不罕見,父母的期待常常與他們的興趣形成矛盾。

訪問途中,Natalie突然問我:「你還記得哪位老師啟發過你嗎?」那一刻,我無法回答。她接着說:「每個人一生中平均遇到過百名老師,如果每位老師都能成為啟發者,那該有多好!」OWN Academy 的課程設計專注於 12 至 18 歲的學生,旨在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學科知識以外,學生還能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Natalie 強調:「我們的課程由熱愛教育的專業人士設計,他們能將自己的熱情傳遞給學生。」這樣的導師模式能助學生直接接觸各行各業,對職業選擇的理解更加透徹。

她特別提到「實驗學習」的重要性:「我非常討厭傳統的教室,反而希望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就像走進餐廳,你會看到每個崗位和營運過程,處處都可以是學習的場所。」OWN Academy 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Natalie 認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幫助學生成長,而不僅僅是背誦知識,她補充:「我們鼓勵學生嘗試和犯錯,因為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們不評分,也不以成績來定義學生。」她的教育理念強調引導而非傳授,堅信孩子們不需要被教導,而是需要空間去探索和發現。她說:「孩子們其實都很聰明,只需給予他們充足的指引。」
創業路上,Natalie 不免遇到挑戰,傳統教育觀念和對考試成績的偏重,讓她推廣新理念時面臨阻力:「許多學校仍然專注於考試,這使得我們的理念難以被廣泛接受。」然而,Natalie 透過不懈努力,逐漸贏得了學校和家長的認可,而 COVID-19 疫情亦是一個反思和改變教育體系的契機:「疫情暴露了教育系統的脆弱性,讓我們明白教育需創新及具備更多靈活性。」

去年,Natalie 結婚並移居杜拜,同時計劃將業務拓展至中東地區。她說:「我們目前與亞洲多所學校合作,包括新加坡、香港、曼谷、雅加達、首爾,現在還有杜拜。我的夢想是 5 年內建立自己的學校,希望在未來 10 年內,看到我們的理念和基礎設施被廣泛採用,最終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

OWN Academy 除了關注學生,還致力為弱勢社群提供持續學習的機會,其中來自印尼的Seneng,她的故事深深打動了 Natalie。「我們曾與 Soho House 合作一個項目,旨在幫助弱勢社區的年輕人發掘創意才能,而 Seneng 正是其中一員。」Seneng 對攝影充滿熱情,但作為外籍家政工人,她每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為了讓她能參加為期 12 周的培訓,Natalie 和團隊特意將課程安排在周日,最終 Seneng 的作品在 Soho House 的展覽中展出,這不僅是她第一次以專業方式打印自己的攝影作品,更是她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這段經歷讓 Natalie 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力量,「Seneng 現居尼泊爾,並開始學習編碼,她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不但可改變個人命運,還能影響整個社區。」

訪問結束時,Natalie 特別引用了一段她非常喜愛的話,出自美國作家 Seth Godin:「藝術家是那些運用勇氣、洞察力、創造力和膽色去挑戰現狀的人,藝術家會將這一切視為個人事務⋯⋯藝術是一份改變接收者的私人禮物,甚麼媒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圖。」回想起 8 歲時的藝術家夢想,Natalie 認為現在的她確切夢想成真。「雖然我不是在作畫,但我視自己為 OWN Academy 的藝術家,因為我在創造體驗。我視自己為設計經驗的藝術家,與專業人士一同為孩子們創造變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