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指導職場前輩 「逆向導師制」有利企業人才發展
Culture BAZAAR at Work

菜鳥指導職場前輩 「逆向導師制」有利企業人才發展

正當新世代員工不時被標籤為「注重自我」、「難管難教」,這個伴隨網絡變革而成長的群組,其實 是最貼近科技潮流與資訊的人。有見及此,由年輕、資淺員工擔任導師,分享科技及社交媒體新鮮事的「逆向導師制」(Reverse Mentoring) 便逐漸成為各大企業的人才發展重點計劃,因這種「由下而 上」的非傳統培訓制,除可令公司學習氛圍溫升,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職場跨代共融,優化企業管理。

逆向導師制

逆向導師制

「逆向導師制」之出現,並非一場指導者 (mentor) 和被指導者 (mentee) 之間的能力高低角力,跨 國綜合企業通用電氣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於上世紀 90 年代牽頭帶領推行此機制時,是希望熟悉使用互聯網的年輕員工可指導不諳此道的上級同事,將這 項突破性科技應用到日常工作之中。因此,推行逆向導師制之目的是「知識分享」、「優化技能」,令公 司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

近年,這類導師計劃愈來愈受企業重視,主 要緣於科技和社交媒體極速成長,為了讓對於相關潮流相對陌生的資深員工與時俱進,不會由公司的 「寶貴資產」變為「負資產」,於是藉着反向的導師制度,由貼近最新資訊的新世代同事指點前輩迷津,補充他們在這方面之養分,以助公司緊貼瞬息 萬變的創科趨勢。

至今,不少推行「逆向導師制」的企業均異口同聲指出,此機制不僅能令人才庫更為堅實,並可帶來 3 大長遠效益,推動公司向前。

1. 為未來接班人鋪路

1. 為未來接班人鋪路

不同世代員工透過逆向導師計劃展開互動時, 不單止能令較資深的同事得益,年輕導師亦可從這 些工作經驗豐富的管理層「學徒」身上,取得職 涯成長所需的實戰素材,例如解難時的應變方法、 與人相處的溝通技巧等,這不僅能帶來教學相長效 果,進一步優化人才資源,並可為企業培育未來接班人作準備,不論對公司或員工來說同樣受惠,所 以是一個能創造多贏局面的長遠之策。

菜鳥指導職場前輩 「逆向導師制」有利企業人才發展

除互相學習,逆向導師制的另一貢獻是有助加強 組織的跨世代溝通,因這種打破傳統的師徒制,通常 是以小組配對形式進行,換言之,年輕員工與管理層 可以有更多直接溝通機會,當彼此能加深了解大家的 想法、感受以及價值觀,便可望減少甚至消除因世代差異造成的管理問題。 不過,專家提示當年輕員工發出「訊號」時,資 深員工的心理關口有可能令接收信息的強弱度和流暢 度受阻,尤其華人一向在意尊卑長幼有序,故此以下 3 類「接收器」,主管一定要有準備:

• 內裏 open 的素質: 對於有權威有資歷的管理人來說,逆向導師制可 能會完全顛覆他們的固有觀念,溝通時如他們不持開放、包容態度,資歷尚淺的年輕導師們很容易便會被 其氣焰壓倒,令訊號減弱甚至中斷。

• 做個好聽眾: 盡可能耐心傾聽,別隨便打斷人家說話,不只是與老闆、客戶溝通時才有的黃金定律,對職場生力軍亦應一視同仁。英國傳奇企業家 Richard Branson 在 LinkedIn 發文時曾表示,所有的稱職企業管理者都會先 敞開耳朵聆聽,多聽少說,才可兼收並蓄有利企業管 治的材料,達致職場共融。

• 戒「0尊」: 想真正了解新世代員工的想法和行為,必須真 心尊重對方而不是為了達成溝通目的,做一些門面認 同工夫,內裏卻對這群職場「小朋友」嗤之以鼻。 有調查指,早在 10 年前,歐美企業為應對年輕 一代的職場文化大轉變,已將層層疊疊的管理形態, 逐漸更新為更開放、更注重分工的溝通渠道,而非 分權的「扁平化組織」(Flat Organization),亦即「減 層」(delayering),以便重視「對等」、「自主」的新 一代人才,可在工作中找到有意義和具激勵性之員工 體驗。

3. 鞏固企業「才」力儲備

3. 鞏固企業「才」力儲備

當新世代員工發現,他們的想法能夠在反向型的師徒制中,達到下傳上達,溝通時彼此用的是同理心與道理,而非階級和權力,其歸屬感亦會相應提升。在美國,職業發展輔導平台BetterUp 公布的 調查顯示,員工歸屬感強的企業,人才流動風險可減少達 50%。由此可見,逆向導師制如推行得宜, 絕對有助企業擁有更好的「才」力儲備,可吸引和留任人才。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design by Charlotte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