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 May 2023
一直都跑在數碼世界的最前,Ivy Wong (黃雅芬) 是 Yahoo! Hong Kong 的第一位員工、打造 myTV 和蘋果動新聞,每項都是開創業界先河的平台,她創辦的 VS MEDIA 旗下更有不少影響力驚人的 YouTuber 和 KOL,Coffee、笑波子等知名YouTuber都是她簽約的內容創作者。作為資訊娛樂平台的幕後推手,Ivy Wong 為人十分開朗健談,由她心中的成功與躺平、直播帶貨到 Web 3.0、談到事業的低潮與伯樂,一探她的視野與人生觀。

成功的條件
在 Ivy 心目中的成功女性是怎樣的?「我覺得她需要有獨立思想,有自己的視野、使命及夢想。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找到方法去得到它,就算是成功。有些 人認為成功女性一定需要有自己的事業,但在我看來, 選擇回歸家庭、盡心養育子女成材的母親,也是成功女性的一種。」Ivy認為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特質是具有前膽 性的視野——能夠快人一步看到未來發展趨勢 ; 其次是具備卓越的領導能力。第三個條件是影響力,「必須要 有足夠的說服力,其他人才願意相信你、跟隨你,相對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當大部分人都只願意安穩地待在舒適圈的時候,前膽性的視野從何而來? Ivy 認為與性格有關: 「我自己性格很好勝,比如說別人跑三步,我就會跑五步,跑在前頭就能夠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而除了好勝心和冒險精神外,有些人天生一顆好奇心,想知道和了解身邊及世界發生的事情,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往往能夠了解到這世界的未來發展 趨勢。」

富好奇心、冒險精神、快人一步都是成為成功人士的要素,但這些積極向上的態度,卻與「躺平」這種在年輕一代十分流行的人生態度大相逕庭,畢竟對於可望而不可即的所謂「成功」,倒不如把着眼點 放於當下,Ivy 又如何看待這個潮流?「我覺得大部分人 都把躺平想得很負面,覺得它很消極、佛系,但我認為經歷疫情後,大家在思想上都有很大轉變。以前覺得每天要工作 20 小時、一定要買車買樓才叫成功,但疫情之 後大家發現原來家庭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社會上提倡了多年的 work-life balance,從前鮮有人做到,但如今大家都變得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我看來,躺平其實是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審視甚麼東西對自己最重要。 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生活是重要的東西,而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反而想擁有更多時間去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情,又或是他的人生應該怎樣過。他們沒有成為全職上班族,選擇作為自由工作者,做一些手作又或者 開一間小小的咖啡店等等,反而令社會變得更多樣化, 更多姿多彩和富有創意,所以躺平也有其正面意義。」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筆者十分好奇作為成功人士的Ivy怎樣平衡她的事業和生 活,屬於工作狂、還是會重視 work-life balance ?她笑 說:「我嘗試迫自己去 work-life balance (笑),我很喜歡工作,覺得工作是我的生命!」Work hard, play hard 是從前流行的生活模式,一大早工作至晚上,放工後再 盡情玩樂至凌晨,這種燃燒生命不眠不休的活法如今已 被另一種講求平衡和健康的生活模式所取代。「以前即 使周末我都會照樣工作,但現在我會強制要求自己把工作通通都在 weekday 處理好,weekend 要好好休息, 與家人、狗狗享受 family day。」Ivy 開始追求 work-life balance 歸功於這場疫症,「令我看清楚原來很多人或 事都會轉瞬消逝,我不禁思考,到底甚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原來事業並非最重要的,家庭、健康才是我心中 的第一位。當我釐清了事情的先後次序,自然會重新安 排時間分配,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有人說「休息是為 了走更遠的路」,當熱愛工作的 Ivy慢慢放慢腳步後,才從中細味到當中的好處。「當不再日忙夜忙,充分休息過後,能夠擁有更清晰的頭腦,反而有空間和時間去反 思去檢視工作方向是否正確,又或是想想我為團隊下的 決定是否最好?會不會有其他選擇呢? 再者,休假時讓 我有時間去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甚麼事,假日時我會看很 多紀錄片,或在網上搜尋一些也許風馬牛不相及的人與 事,從中了解潮流趨勢及話題,相較以前日忙夜忙的日 子,現在我會有更多創新的想法及點子。」
有危就有機
一場世紀疫症帶來眾多人命損失,同時令全球經 濟受創,出入境限制和隔離令不少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 大受影響,旅遊航空零售業步入寒冬,但對於Ivy的公司 VS MEDIA 來說,卻是有危就有機。創立於 2013 年的 VS MEDIA 是以創作千禧世代的多樣化的生活內容的網路互聯網公司,旗下有不少當紅 Youtuber 及藝人,像健 身網紅Coffee、Grace Chan陳凱琳、微辣及笑波子等 等,公司目標是透過創作具有原創性以及真實感的內 容,為創作者與品牌提供一個充滿互動能量與活力的社 群關係。Ivy說:「疫症最初一年公司經營是艱難的, 雖然期間數碼媒體線上平台發展急速,大家都只能留在 家中線上購物、觀看 YouTube、Facebook。以前大家 都不會看網紅直播帶貨,但現 在人們網購前會想,與其花時間看用家評價,倒不如直接去 看網紅的真實用家經驗分享, 既有信心保證又有退貨等服 務。另一方面,從前有很多遊客來香港購物,但疫情期間都來不了,於是我們將一些香港品牌帶到外地,比如 說直播帶貨到內地或外國,讓他們也能買到奇華禮餅等 香港品牌。」
再者,從前大品牌慣在戶外廣告牌、電視、地鐵燈箱、報紙雜誌上賣廣告,但疫情期間大家都減少外出,生活模式也改變了,大眾會花更多時間在網絡世界,開始觀看 YouTube、瀏覽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令各大品牌的廣告策略都有所轉變,「他們開始接受不 一樣的廣告模式,對我們公司業務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相比傳統廣告模式,網上廣告從購物的連結就可追蹤到 廣告企劃所帶來的實質收益數字,立即能知道成效,從而能夠判斷是否應該繼續投放資源,其間都需要與客戶進行很多溝通,花很多時間及心機去教育他們。」

下一站:元宇宙
一直都跑在網絡世界的前沿,VS MEDIA 早前與 一家美國龍頭公司合作於新加坡開設新公司,與不少 荷里活明星及藝術家合作推出 NFT 或元宇宙中的遊戲 等,正式邁向 Web 3.0 元宇宙。Ivy 說:「我相當看好 Web 3.0 的發展,最大原因是因為我的事業是由 Web 1.0 的 Yahoo! 開始,發展到Web 2.0 動新聞及現在的 VS MEDIA,所以我沒可能不看好 Web 3.0。我相信在 Web 3.0 的世界所有東西都會變成 virtual (虛擬),就像科幻片 一樣,或者將來我們見面都不用親身出現,只運用立體投影技術 hologram 即可。」雖然 NFT、Metaverse 都是如今的大熱話題,但與一般人的實際 生活相去甚遠,談到 Web 3.0 未來的發展趨勢,Ivy 認為只是時間關係,看誰能走出一條可行的路,她大膽地提出: 「只要能夠研發出更user-friendly 的 VR 眼鏡,例如戴上 去不會頭暈,更輕便、虛擬影像更立體等,進入元宇宙 就會更加普及。到時候,甚至可以解決住屋問題,試想 像當你在100 呎的家中戴上 VR 眼鏡,進入元宇宙後,你 就擁有無限大、全海景的家;可以玩遊戲,更能夠邀請 朋友來家中開派對;而且我認為將來在元宇宙中,能發 展出許多娛樂節目,比如不用再搭飛機到外國聽演唱 會,如果 BLACKPINK 以後在元宇宙開虛擬演唱會,那就不用搶門票,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觀看。當然還有 virtual fashion 虛擬時裝,在元宇宙都要打扮,不論是衣 服配飾等等都可在當中發展。」

我要做網紅?
不少 90 後、00 後都從小看 YouTube 長大,以致他們都有一個網紅夢。「其實公司每個月都會收到不少中、 小學邀請我們到學校舉辦講座,如今小朋友的夢想不再是做律師、醫生,而是做 YouTuber、做 KOL。他們覺得做 YouTuber 很容易,以為隨便拍拍片、說說話就能夠賺錢了,但是我認為要做一個真正的 creator 首先必須要有 專長,在某一領域中是專家,並且有獨特的見解,是其他人想知道的、願意聽的。就像 Coffee 一樣,如果她不是做 yoga 做得好、很有成果,是不會有這麼多人跟她的影片做運動。 又或是公司另一位遊機頻道的 YouTuber 笑波子,如果他只是一味打機、說話沒趣,也不能吸引到粉絲,不論是音樂類型、烹飪、講飲講食的 YouTuber 等,全 部都需要有一技之長及個人特色。其次是他必 須有熱誠,要真的很喜歡他專注的領域,不然 的話他沒辦法從心去分享。第三是堅持,我們 的內容創作者全部都懂 得自編自導自演,一手 包辦度橋、拍攝、剪接 及後製,每天發布1至3 條新影片,絕不輕鬆, 外人看不到他們在鏡頭後的辛勤,才會覺得做 YouTuber 很簡單。」
事業上的伯樂
有人說 Ivy 是 Coffee 的伯樂,把她由三線女星打造成人氣健身 YouTuber,而Ivy在事業上也曾遇上不少伯樂。「我十分幸運,事業路上遇到有很多伯樂,第一個是我在 Yahoo! 時的第一個老闆 Jamie,那是大家都對互聯網未有概念的年代,他請我加入了 Yahoo!,公司文化很自由、階級制 度不重,可以好放心提出新想法,公司也願意投放資源 發展新計劃,在 Yahoo! 工作對我啟發良多,也對我的職 涯帶來改變。後來遇上方逸華小姐,她想我協助 TVB 轉型,從傳統媒體發展成新媒體。由於自小看 TVB 長大,對於電視台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當年我懷着很興奮的心 情加入TVB,但 TVB 是間歷史悠久的公司,因此在轉型上遇上很大阻力,全靠方小姐極力堅持推出 myTV,最終令計劃成功執行。」電視台後,Ivy 轉戰報業,把有「夕陽行業」之稱的報紙轉型成為動新聞,開創報業先河。 「黎智英先生是位很大膽的人,他做事從不計較成本。那時候動新聞由零開始,他要求一段新聞要 在 2 小時內變成影片, 對團隊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在我生命中遇到的伯樂,他們都具有遠見,且有膽識把任務交給團隊,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資源和信任,計 劃才會成功。」
遇過了形形色色的老闆後,Ivy 決定自立門戶,而轉眼間 VS MEDIA 走過 10 個年頭, 公司於下半年準備在美 國上市,Ivy 視此舉為 女性創業家出一口氣。 「這幾年間我們遇到很多阻力,說你不行的人永遠比較多。常有人會 看輕女性創業家,覺得女人不夠叻,尤其是由男性主導的金融界,幾個男人摸着酒杯就能談成生意,但對女性來說,就要花很多心機去準備完整又清晰的計劃 書,才能獲取資金,所 以希望今年公司能夠順利上市。」語氣雖是戰戰兢兢的,但 Ivy 眼中卻是堅定的光芒,這樣的她又怎可能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