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高企業留住人才已成過去?3大關鍵培育員工成為「內部創業家」

- 25 Jul 2022
企業要持續進步,人才庫永遠是重中之重。要吸引戰意澎湃、具創造力的優才,單靠高薪、高職、 高福利這「三高」已不足夠,管理人還要讓他們有高度工作滿足感及自主性。因此,如何培育員工成為「內部創業家」(Intrapreneur),釋放他們的創業激情,為公司帶來價值,是目前各大中小企正積極運用的用才、留才策略。

培育「內部創業家」3大關鍵
傳統上,公司如想吸納、留住優秀員工,升職加薪通常是十拿九穩之辦法,但隨着講求 「上班的意義」的Z世代陸續投身職場,錢和名片上的職銜,已大大不如能夠從工作中取得滿足感重要。因應新一代員工的新價值觀,有企管顧問重提 Pinchot & Company 總裁 Gifford Pinchot III 於上世紀 80 年代提出的「內部創業精神」 (Intrapreneurship) 理論,認為如能善用新世代 充滿創意、思維不受框架限制、也不愛遵照權威 之特質,培育他們成為企業的「內部創業家」, 承擔某些工作項目,不單止可為企業注入新能量、新思維,亦有助員工在個人職涯發展上,拓展更多可能性,製造雙贏局面。當要實行這種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管理制度時,專家建議,只要主管能拿捏好以下 3 大關 鍵,將可為公司打造出具創造性的新面貌。

6大特徵發掘「對的人」
根據創業型6大特徵,發掘「對的人」 有意推動內部創業的企業,首先當然是要找 出「對的人」;一般來說,創業型的人大致上都
有以下6個共通特徵:
・樂於接受挑戰
・對工作經常充滿熱情、幹勁
・願意付出,視超額完成工作為學習與鍛鍊
・具有分析力
・當問題出現時,臨危不懼,善於平息風波
・失敗時,不找藉口卸責如發現人才庫中有具備這些特質的員工,就 要人盡其才,協助他們成功「轉型」為內部創業家,激發企業活力。

企業文化配合
「對的人」有眉目了,但若然欠缺適當的環境氛圍、企業文化,這些內部創業家亦難以替公 司帶來新點子,推陳出新。因此,落實推行這新策略時,管理人應對自己有兩大要求,包括:
一,願意聆聽。即使內部創業家提出的 ideas,不可能全部都是 good ideas,但主管對他們遞上的企劃書及意見,也應仔細傾聽,而後從旁協助,對建議之利弊加以分析,作出風險評估,以集思廣益方式,令創造力繼續升溫,激勵 大家作出貢獻。
二,願意打破常規。框架可能是公司約定俗 成的做事手法、不必要的官僚主義等,若不拆牆 鬆綁,並講出「這不是公司一貫做法」之類的說話,只會壓抑創意,令團隊在框框內原地踏步。
很多時,成功的創業家是需要有冒險精神、 才有機會取得突破的,所以主管不妨放手讓同事去試。

只許成功,也容許失敗
當新建議落實執行後,假使結果不似預期,管理人亦應有容許失敗出現的大將之風,與內部創業家及團隊共同檢討失敗原因,然後一起從錯 誤中學習;千萬別因一次失敗而將創意圈禁,令 團隊不敢再作出突破,只提出一些「安全」卻不 會有太大建設性的意見。這樣的話,恐怕只有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扮工一族,會對公司繼續留戀,企業就會出現庸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