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早要醒來從來不是件易事,尤其是當你想起要搭很長的車程才能抵達公司,或者從早到晚的會議時。很多人都愛將鬧鐘設定於真正要起床前一個小時就開始響鬧,但每次一聽到鬧鐘響,才發現自己更渴望多睡一點,每 10 分鐘就醒一次,直到真正要起床時才肯醒來。所有面對起床難題的朋友,大可參考以下五個方法,幫助你從今開始輕鬆醒過來!

坊間很多研究指出,我們應該每天睡覺至少 6 個小時,但實際上每個人的睡眠需要是由遺傳決定,就像身高或鞋的大小一樣。睡眠時數介乎 3 至 11 小時都屬於正常,但了解你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才是關鍵。那麼怎樣才可以得知時數是多少?如果你在白天能夠一整天保持清醒,那麼就證明你獲得足夠的睡眠,如果沒有,你可以嘗試增加或減少時數來進行實驗,從而找到最合適的時數。

你的生理時鐘決定你是晨型人抑或夜貓子,這也會影響你每天不同時段的情緒。這部分取決於遺傳因素,雖然亦會受家庭生活及職業影響。生理時鐘是可以改變的,但這需要一些努力,例如下機之後有時差,大約需要 72 小時才能返回你的自然睡眠週期。如果你想徹底改變你的週期,你可以於傍晚服用褪黑激素(睡眠激素),直到它於晚上開始慢慢發揮作用。

我們的身體渴望規律,所以如果有定時的起床時間,會有助你早上更易醒來。你的身體會於你要醒來前約一個半小時開始就會作出準備,令你起床時更容易。透過讓身體知道每天應在什麼時候醒來,你最終可以提高你有良好睡眠的機會,自然地準備自己起床。如果你的身體不知道應該什麼時候醒來,就不能做好準備,這樣的話你會容易感到昏昏沉沉。

你的身體想盡可能獲得不受干擾的睡眠,如果你醒來,然後關掉小睡按鈕,這段「小睡」的時間,肯定會比完整、不受干擾的睡眠質素差。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只於真正需要醒來的時間設定鬧鐘,而不要設定每 10 分鐘就響一次的小睡按鈕。

你的生理時鐘直接受光線影響,所以一早醒來時暴露於強光下(最好是陽光),絕對有助你起床。打開窗簾是讓陽光漸漸曬進你房間的好方法,明亮的光線會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加快身體清醒階段。當然,這在冬天可能會產生問題,因為冬天就算早晨時份仍然比較黑暗,這個時候最好用你平常早上的生活習慣,例如吃早餐或沖涼等作為信號,來提醒你的身體,準備迎接新一天的來臨。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