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and Internet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
要對自己好一點,吃是一個不可忽略的環節。香港是美食天堂,無論是米芝蓮三星還是網上熱門推介的餐廳都是多不勝數,但去到英法意美俄等高級餐廳,有很多餐桌禮儀和食物名稱都是一知半解,不想出醜於人前,就快熟讀這個懶人包吧!
西方餐廳對餐桌禮儀都有很高的要求,無論是食相還是對侍應的態度。自工業革命後,很多家庭開始變得富有,於是開始希望自己可以吃得像個貴族,把一頓飯分成幾道菜來吃,又會聘請工人負責傳菜和打點一切。不過真正的 fine dining 大概只佔了世界上 0.5% 人口的生活,當中有不少接近宗教儀式的規矩也是在特定的時刻才會出現,好像公司聚餐、婚宴和外交活動。雖然閒時的聚餐可以輕鬆一點,但都有不可不知的規矩的。
如果有客人,應該把餐桌中最好的位置留給客人,通常都是椅背背向牆身的位置,而主人就應該坐在客人的左手邊,其他人就坐在剩餘的位置。
如果不是太莊重的情況下,一坐下來可把餐巾放到大腿上。不過如果是一個比較正式的聚餐,就需要等到主人家用餐巾時客人才可使用餐巾。假如餐巾太大,就對摺否則可以整條放到大腿上。用餐中途要離開餐桌,可以把餐巾簡單對摺一下放在椅子上。當完成整個聚餐準備離座時,可以把餐巾簡單摺一下,然後放在碟子放左上方。
有很多餐廳都會很講究地放上兩三套的餐具,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由外至內順序使用餐具,湯匙、沙律叉、主菜刀叉,而上方的匙和叉是吃甜點時用的。
通常都是等到所有人的菜都到齊了,才會開始吃的。中國人食飯前會叫「大家食飯」,外國人會說「Bon Appetite」。西餐通常會先把麵包送上,記得千萬不要把牛油一整塊放進麵包裡然後一口咬下去,菠蘿油的吃法一點都不 fine。最好是把麵包撕下一小片再塗牛油或沾橄欖油來吃,一小口一小口的。記得吃的速度要配合同桌的用餐者,避免狼吞虎嚥。
非常簡單,正常都是左手拿叉來把食物送到嘴,右手拿刀並把食指沿著刀背申出用力。如果不需要用到刀,就把刀留在桌上。
在西餐餐桌上傳遞食物只可以傳去你的右手邊,確保所有食物都是向同一個方法傳去。如果你想加鹽和胡椒粉,一定要要品嚐了食物再加,否則這被視為對廚師的一種侮辱。如果你要把鹽和胡椒粉傳到別人手中,記得兩種調味料一起傳。
假如你吃到一半想喝杯水或是要去洗手間,記得把刀叉呈內「V」字般放在碟的中間,讓別人知道你還未吃完。
當大家吃完所有菜式後,主人家通常會和客人有眼神接觸點頭示意,再把餐巾放到桌上代表大家要離開了。如果沒有主人家,大家就同樣都把餐有放到桌上離座。
有時意大利文和法文已經混雜於英文當中,但上英文課時又未曾學過,去到餐廳唯有得個估字。所以這次挑選出多個餐牌中常見的 fine dining 用語,學懂之後,看菜牌一定無難度了。
Antipasto
意大利文的涼前菜
Amuse-Bouche
意指是「mouth amuser」。當你在一家高級餐廳坐下時,侍應會為你送上份量細少的、免費的前菜,讓你知道這家餐廳的水準是如何。
À La Carte
簡單來說算是「menu」,因為有些餐廳只供應套餐,所以如果你想要另外點一些菜式,那些菜式就是 À La Carte 了。
Bon Appetite
等如中國吃飯前叫「起筷」,意指好胃口。
Bruschetta
源自意大利的前菜,塗上橄欖油、蒜頭和胡椒粉烤過的麵包配上蕃茄。
Canape
通常配以餅乾和麵包的前菜。
Entrecote
法文中指牛肋骨間的肉。
Foie Gras
鵝肝或是有大量脂肪的動物肝臟,口感幼滑如慕絲。
Hollandaise sauce
荷蘭醬,又稱為蛋黃醬,是五大法式醬之一,除了配水煮蛋外,還可以配水煮的蘆筍。
Tasting Menu
用試菜的心態來設計這個餐單,那麼人客就可以品嚐到廚師和餐廳最有名的經典菜式,份量較少,所以通常約有 6-8 道菜。
Petits Fours
餐後的迷你甜點,包括果撻、macaroons、泡夫等不同的小型甜品。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and Internet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
為了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Chrome、Safari或其他瀏覽器。
Please use Chrome, Safrai or other browsers for bett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