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8 Sep 2023
「我覺得拍賣官很有型!」受訪之初,蘇琬婷(Danielle)說起年輕時對拍賣官的認知。這位拍賣官執槌主持拍賣時,不過是約 26 之齡,聲調尚帶有少女的甜膩柔和,除了打破拍賣官多為男性的局面,同時亦告訴大家,拍賣官不一定要強勢,女性溫柔的力量亦可以很強大。Danielle大學唸藝術史,在學期間先後在蘇富比、佳士德、富藝斯當實習生,她對藝術史的知識極為淵博,對當今流行藝術亦有透徹了解。

捉緊機會
要在事業上平步青雲,有甚麼方法?我會說是「上進、有膽識、具前瞻性及視野」。Danielle於富藝斯任職 7 年,如今除了是拍賣官,亦是拍賣主管。高中時期,她對大學選科尚未確定,要在法律及藝術行業兩者間作決定,在腦海權衡利弊、思索良久亦未必有答案。她的做法是先在律師樓及拍賣行當實習生,因有過實戰經驗,才知內心喜惡。知了喜惡,她才決定唸藝術史。

性格決定命運
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最後一年,Danielle 不時前往博物館參觀及看展覽。猶記得有一次,她走進伯克利廣場的一個藝術空間,那便是富藝斯在倫敦的總部。「當時碰巧認識了富藝斯的國際高層,天南地北、侃侃而談,對方提及總公司準備在香港開設全新的拍賣行,說可將我引薦給Jonathan(陳遵文,富藝斯亞洲區主管)。」結果大學還未畢業,Danielle 已獲一份聘書,她笑言自己「不怯生、臉皮厚」,訪問中又經常提到「注定、幸運」等字眼,卻不知性格決定命運,富藝斯高層一天碰見那麼多來看展覽的年輕人,卻不是人人都有幸能得到引薦。

從實習生到拍賣官
在富藝斯工作,她並非一開始就當拍賣官,其實跟很多人一樣,由實習生開始做起。一直到 2019 年的暑假,她才真正了解要如何當一名拍賣官,並以此為目標,花一年時間不斷進行訓練。「直到 2020 年年尾,我第一次主持拍賣,當時成功拍畢全數 17 件 Banksy 的版畫。拍賣只是一天內進行的事,不過背後所花費的功夫及努力,人們是看不到的。」Danielle 解釋,要舉行一次拍賣,至少得花 3 個月甚至半年、一年時間去籌備。「而且每次開拍之前,功課一定要做足!除了熟悉該場拍賣的所有拍品,熟讀所有藝術家的名字外,當中拍品的一些賣點亦需要知道。因為在拍賣途中,有時會遇到冷場,此時就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資訊,例如提及該作品為何如此重要。」打破冷場,亦是拍賣官常要做的事。

「在日間拍賣來說,如果有些作品適合,我會容許自己加插笑話。冷場會令買家減少競投意欲,反之如果見到很多人都投入其中,便會營造出很踴躍的氣氛,帶動情緒,更樂於提出高價去競投。」Danielle 認為一件作品的最後成交價,除了作品本身的價值最為重要外,身為一個拍賣官,在拍賣現場更該有能力去控制大局,令一眾競投者產生比拼心態,讓整個氣氛有趣而充滿互動性。

女性力量
從前的亞洲區,女性拍賣官人數寥寥可數。不過近幾年,愈來愈多女性拍賣官出現,Danielle分析:「疫症期間,很多國際拍賣官未能從外國來港,所以各大拍賣行必須要在自己城市挑選適合的拍賣官,因而多了新人湧現。而且近年較多人討論女性主義議題,各方面因素拼湊起來,形成女性拍賣官愈來愈多的契機。」Danielle 認為男性拍賣官,一般來說是較強勢,語速快而帶點激昂,她展現的卻是另一種風格。「力量可由不同方式呈現,不一定強勢才表現到力量,因為溫柔不代表軟弱,我的風格是展現女性的力量,以柔和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個性。我想打破一個固有觀念:別人總覺得拍賣很傳統、舊式、正經而不存在趣味,而我的風格則是較為親切,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女性在藝術界上,亦愈來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此之前,人人說藝術圈是「男人圈」。

「19 世紀的女士,連讀書的機會也欠奉,只能在家相夫教子。藝術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只能是一個興趣。直到近代才出現一些比較傑出的女性藝術家,例如Helen Frankenthaler、Louise Bourgeois、Georgia O'Keeffe。這幾個名字都是大眾較熟識,但其作品價值也未必能跟一些男性藝術家相提並論。我覺得來到了 2000 年,這個情況已大為改善,大家多了機會去重新發現以前未受到關注的女性藝術家。而香港藝術圈亦有更加多女性去參與,例如 Q Contemporary、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都由女性去經營。甚或女性策展人、收藏家等人數亦在增多,變相是整個藝術圈的生態都在轉變,女性藝術家亦得到更多關注。」而Danielle亦樂見這種新生態的出現。

跳出舊時代框架
「我覺得現在香港的女性藝術家,其實都很厲害,她們的思維跳出了舊年代的框架,作出了很多新嘗試,不論是媒介的創新,或者是主題的創新。例如近年備受矚目的 Angela Su(徐世琪)以刺繡創作打響名堂,她曾代表香港出席威尼斯雙年展;還有麥影彤(Mak2),她是一個很有趣的藝術家,利用 Sims(《模擬市民》遊戲)擷取靈感,繼而完成創作;還有Firenze Lai跟鄺詠君,都很受矚目。Mak2 跟鄺詠君,近年亦衝出國際,前者的作品可在國際畫廊 Peres Projects 出售,後者最近在巴黎舉行展覽,我自己亦很開心見證到香港的藝術家能夠踏足國際。」Danielle 更認為香港的藝術圈是一個很有趣的 case study。

她進一步解釋:「要說近年較多香港女性藝術家冒起嗎?我又覺得未必是,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畫廊去支持本地藝術家,但自疫症後,會有更多的聚焦。疫情讓藝術工作者 look locally,多了時間去看本地畫廊,亦建立起不同的媒介,跟本地的藝術家接觸。」Danielle 揚言,藝術時代轉變得很快,近年是打破了彼此的規限,勇於嘗試,世界的眼光亦不只是聚焦在西方藝術上。
.

接觸新進藝術家
因從事藝術品買賣行業,讓 Danielle 有不少接觸藝術家的機會。「富藝斯是推動藝術界的先驅,這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我們每場拍賣入面,都會包含一些新晉藝術家的作品。」正因如此,她會清楚了解,哪一些新進藝術家適合在二手市場上拍賣。「先了解他們在一手市場的售賣情況,有沒有 waiting list 等等,同時要知道他們的藝術背景,透過持續留意他日後的發展,最後你會知道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會有拍賣價值。」Danielle 坦言自己亦是一個收藏家,不過偏好購入個人口味的藝術品,而非只着重所謂的升值潛力。

莫忘初衷
Danielle 面對的是更大額的金錢交易,這又會否漸漸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嗎?「我希望自己維持本質與正確的道德價值。只要價值觀正確,你給予客人意見,或是做任何事情都好,對自己都有一個交代,入行 7 年多,我時刻都要提提自己一定要 stay grounded,不能夠太離地。」在鞭策自己進步的同時,她仍希望勿忘初衷。
Co-ordination by Mike Lai;Photography by Hakka Yip;Photo Courtesy of Phill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