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BAZAAR ArtBAZAAR at Work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ELIZABETH G
  • 11 Aug 2023

女性主義啟蒙於40年代,但過往卻依舊由男性主導。隨着時代的進步,愈來愈多的女性在藝術圈大放異彩,藝術界的女力時代悄然來臨。Harper's BAZAAR向來深信女性領袖的智慧能在不同界別獨當一面,為了推動及表揚成功女性藝術家的成就,BAZAAR at Art項目聚焦於與不同藝術領域人物交流對話,分享她們的獨特見解與藝術視野。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REALISE YOUR PASSION

眼前這位女士,穿著品味脫俗、談吐舉止優雅,讓筆者想到亦舒筆下那些瀟灑女性。於斯里蘭卡出生、澳洲長大的Suhanya Raffel,正是M+博物館的現任館長,訪談中不難發現Suhanya對藝術的熱誠,更能體會到她對傳承的一份使命感。出身於一個醫學世家,然而Suhanya卻選擇踏上非凡的藝術之路,「我會說是我母親的影響。她一直對藝術感興趣,自己也是一名音樂家,她的朋友們要麼是演員,要麼是作家或畫家。所以是她的影響真正讓我接觸到藝術世界。」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BEGINNING OF THE JOURNEY

曾於倫敦Tate Modern美術館、悉尼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等著名博物館工作,經驗豐富的Suhanya面對M+這個亞洲新據點表現得游刃有餘,「在大學我修讀藝術史,畢業後得到了在Tate Modern美術館實習的機會,那時候還很年輕,仍在尋找自己的方向。得到這次實習機會也是巧合,那時我正在做關於雕塑家Bertram Mackennal的研究工作,剛好當時館長Alan Bowness也對Mackennal非常感興趣,因此這項研究讓我得到了面試的機會。當時非常開心能在那裏實習,要知道那是70年代末,那時Tate Modern美術館只得倫敦Millbank唯一一間。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經驗,讓我了解到參與一個非常大的收藏機構意味着甚麼。Tate Modern美術館的經歷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熱情,那就是關注不同地區和歷史。與在M+工作的不同之處可能在於,M+是一個新的博物館,它關注的是在亞洲、特別是東亞地區的當代藝術和設計,這是一個非常不同的焦點。但無論在哪裏工作,我都會一直熱衷於研究和推廣藝術文化。」

藝術並不是紙上談兵,更應該親身體驗與感受,Suhanya早年便揹起行裝身體力行,遊遍世界尋求知識,「我以最正宗的澳洲風格當一個背包客,在歐洲、中美洲、墨西哥和亞洲旅行。這是一個重要的時期,讓我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豐富藝術史,擴展對歷史的理解,其中也包括來自我們這個地區的歷史。這引領我回到澳洲時,為一個名為《亞太3年展》的布里斯本項目工作,我花了很長時間開展收藏與研究,而與該展覽的相關項目,正好將我帶到了M+。」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ART IS ABOUT THE COMMUNITY

社區的福祉不止於醫院或公園,博物館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Suhanya在管理M+的方向上亦盡量做到以社區為本,例如除了現有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聲音導航之外,未來還會加入菲律賓語及法語的選擇,全面照顧到社會不同群組的需求,「這也是M+在建築設計上的考量,如何讓大眾體驗不同的空間與滿足需求。我們是一個博物館,但也有公共空間供社區使用。在這裏我們會看到學生與家人們選擇學舍旁邊的觀海長廊拍畢業照,這些家庭決定在博物館裏創造回憶,他們選擇了學舍這地方,也許甚至沒有意識到它背後代表的知識傳承,但這就是一個為了知識傳遞而設立的空間,而這些知識以多種方式傳遞,不僅他們從我們這裏學習,我們亦從社區中獲益良多。學舍策略性地置於博物館的核心位置,明確向所有人表達我們對教育的重視。」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OUR YOUTH, OUR FUTURE

香港近年的藝術氛圍愈見濃厚,M+的出現更為年輕一代打開了新視野,「我們經常與教師及校長合作,定期向他們更新即將到來的項目。同時還有一個校友會,這些年輕人曾經參加過我們在疫情前舉辦的夏令營,如之前有一百名即將進入大學的年輕人,四天三夜的時間與多位藝術教育家一起探索視覺文化,以及其職業可能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流場所。我們有着熱情的教師和大學講師,但同時我們也有學生作為這些材料的接收者,為學習中心作出貢獻。因此,這不僅是幫助社區,也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了自己的社區,這是一個共同創造的過程。」

對於想要投身藝術行業的年輕一代,Suhanya鼓勵大家放膽追夢,「你必須追隨自己的夢想。有時候,你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可能並不清楚,但這種渴望或感覺往往是指引你職業道路的最佳方向。重要的是要給自己時間去探索不同的職業道路,除了策展人,也有M+教學人員、藏品管理員、藏品修復員等不同崗位,隨着M+的出現,希望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不同的職業視角。我感覺整個藝術產業在香港正在快速發展。」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CREATIVE INSTINCT

「我希望我們是這個城市的藝術和文化生態中重要的一部分。對於一個認真的文化城市來說,擁有重要的基礎設施以及由藝術家自己運作的基礎設施,或者是與生活相關的實驗性空間同樣重要。這與歷史藏品息息相關,無論是現代藏品還是考古,因為文化是人類的本質。它是我們定義自己、記住我們是誰以及反思時間的重要元素,無論是5,000年前、1,000年前、100年前還是昨天創作的作品,都是實踐創作的連續體,這些作品是人類最好的部分。我們是多種多樣的,有好有壞,但創作的衝勁對我們來說非常特別。」


「疫情讓我們減速,讓我們向內看,支持與滋養彼此。我認為這段時期帶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好處是香港藝術界的真正繁榮,在這段時間裏成長和成熟了許多。我們也看到很多人來來去去,離開這個城市,但這也促進了一種散居和國際間的聯繫,也讓香港藝術家在國際交流中參與度提高了。因此,我認為,回顧這7年來的發展,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有了巨大的成長。而像M+這樣的機構現在開始運作,對於這個城市的文化基礎設施和擁有藏品的博物館來說,增加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聲音。」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JUST ANOTHER LANGUAGE

當代藝術不論是媒介或內容,往往在大眾眼中都有些抽象或難懂,M+又如何傳達當代藝術背後的信息呢?「在M+,我們致力於收藏、展示與詮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的視覺藝術、設計及建築、流動影像,以及香港視覺文化。這使得人們更容易進入這個領域。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更喜歡的東西,這取決於個人,取決於他們更熟悉和掌握的知識。對於一個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來說,理解起來是否比歷史更難?這只是不同而已,就像學任何一種語言一樣。我們帶給人們與之互動的語言,只是不同的語言。它們在歷史上也有所不同,但它們是一個偉大的連續體的一部分。在M+,我們旨在展示亞洲和其他地區創意實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因此我們需要以一種易於理解和引人入勝的方式進行溝通。」

專訪M+館長Suhanya Raffel: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的重要元素。

NEW POSSIBILITY

館內的藏品從畫作、攝影、雕塑、到建築、設計等琳琅滿目,近年NFT加密藝術新時代崛起,Suhanya與團隊亦正在探索其收藏潛力,「對於大多數博物館來說,收藏這種材料仍然處於早期階段。因此,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在博物館中利用它。例如,我們曾展出Beeple的作品《Human One》,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作品。它不是收藏作品,但我們肯定有興趣展出,因為它與博物館收藏中的其他數碼作品共同形成了信息基礎,幫助我們解釋Beeple的作品。」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Spread The Word
美術館是我們定義自己、記住我們是誰以及反思時間的重要元素。

VOICE OF WOMEN

以亞洲為出發點,M+勢要成為亞洲現代藝術的標桿,開放且多元的文化紀錄亦為女性藝術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台,「徐世琪是香港藝術家,我們與香港藝術發展局合作,在威尼斯視藝雙年展上展出香港的作品。她的回應展在6月開幕,是她在M+的首個個展。她的作品非常出色,涉及到另外的身份。她使用雕塑、影像、表演和裝置藝術等多種形式進行創作。我認為這是我們在思考性別問題方面的下一個方向。此外,我們3月至6月在M+幕牆展出了Pipilotti Rist 的作品《Hand Me Your Trust》。這是通過我們的流動影像團隊委託創作的一件作品。我們亦與鮑藹倫、Nalini Malani等女性藝術家合作,展示不同地區女性的聲音。」

ENERGETIC CITY

在香港居住了6年,Suhanya至今仍被香港源源不絕的活力深深打動,「人們非常熱情好客。我到他們家裏做客,分享餐點是非常重要,與斯里蘭卡的文化非常相似。這份好客是這個城市文化能量的一個重要來源。最近我回到澳洲時,卻十分掛念香港的活力。」

Co-ordination by Mike Lai;Portrait Photography by Anthony Chow;Photo Courtesy of @mplusmuseum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