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vid Bowie 音樂人生 5 個最重要的男人

- 17 Apr 2017
2016 年初「樂壇變色龍」David Bowie 因癌症病逝,離世前兩日發表的第 25 張專集《Blackstar》,不但登上歐美多國流行榜的冠軍,也成為多個媒體的年度專集,人雖不在,但浩氣長存,早前兩大樂壇音樂頒獎禮 Grammy Awards 和 BRIT Awards 上,《Blackstar》成了大贏家,總共換來 6 個大獎,為 Bowie 寫上完美句號之餘,趁機回顧 Bowie 的音樂人生,以下 5 個男人你要知。
1
四十年好拍檔 Tony Visconti
要數 Bowie 身邊最最最重要的男人,相信 Tony Visconti 認第二,無人敢認第一。作為名牌製作人,Tony 合作對象數之不盡,由 T-Rex 到 Paul McCartney 以至 Morrissey,即使人到黃昏,他依然活躍於樂壇。不過其眾多操刀的作品裡,當中最為人稱頌的,必然是他替 Bowie 製作的專集,這對好拍檔合作關係長達四十多年,由 1969 年的第二張專集《David Bowie》,到經典的「柏林三部曲」:《Low》、《Heroes》和《Lodger》,還有告別遺作《Blackstar》,全部都看見Tony的名字,他除了監製角色,他也偶爾擔任 Bowie 樂手,負責低音結他,經長年累月合作,二人心有靈犀,造就了最後經典《Blackstar》。

德國式簡約 Brian Eno
由 Art Rock 玩到 Ambient Music,英國音樂人 Brian Eno 的多才多藝,相信毋庸置疑。當一個有才華的音樂人,遇上另一個有才華的音樂人,結局會怎樣?是一起帶來經典,而且不只一張專集,而是一口氣帶來三部曲,所指的是 Eno 與 Bowie 合力炮製的「柏林三部曲」(Berlin Trilogy):《Low》、《Heroes》和《Lodger》。當時 Bowie 拋下令他成為天皇巨星的華麗服飾和搶耳 Glam Rock,醉心於 Kraftwerk、Neu!等德國樂隊,於是找來 Eno 合作,混合 Ambient、Krautrock 和 Electronic 等風格,替 Bowie 換上前衛、簡約、黯淡和低迴的曲調,從此 Bowie 變得不一樣。

「毒」樂樂眾樂樂 Iggy Pop
有一種關係,叫惺惺相惜,而 Bowie 跟美國音樂人 Iggy Pop 的關係,正正是這一種。Iggy Pop 原是 Proto-Punk 樂隊 The Stooges 的主音歌手,後來樂隊解散,卻成就了一友誼,話說 Iggy 在戒毒中心認識了 Bowie,二人互相欣賞並開始合作,Bowie 先是帶同 Iggy 一起作 Station To Station 大型巡迴演出,及後再替 Iggy 兩張個人專集《The Idiot》和《Lust For Life》創作和監製,不過說到重要性,二人於德國柏林攜手寫下《China Girl》,巧妙地混合 Iggy 的野性與 Bowie 的知性,這曲先是出現於 Iggy 的 1977 年《The Idiot》專集,後來 Bowie 重唱並於《Let's Dance》專集中發表。
4
星星之火 Jonathan Barnbrook
Bowie 愛美是人所共知,著重自己的形象之餘,唱片封面也盡現他對美學的追求,過去二十多張專集封面中,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如《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的雌雄同體、《Aladdin Sane》的閃電造型等,而 Bowie 後期作品,就多次交就讀於著名學府 Saint Martin's School of Art 和 Royal College of Art 的 Jonathan Barnbrook 操刀,二人初次合作是宗教色彩濃厚的《Heathen》,及後《The Next Day》Jonathan 就將 Bowie 經典《Heroes》再造,並帶推倒從前的喻意,至於《Blackstar》的星星圖案看似平實,原來暗藏玄妙,例如五個星角設計代表 B.O.W.I.E,網民還發現一些細微之處,像反光情況下看到小鳥、太空船、甚至 Bowie 身影,令這碟倍添傳奇。

兩皇相遇 John Lennon
由出道以來,Bowie 先後跟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音樂人合作。透過這些交流活動,為 Bowie 帶來名與利的同時,也擴闊了他的曲風,跟 Queen 合唱《Under Pressure》的熱血沸騰、跟 The Rolling Stones 主音 Mick Jagger 合作《Dancing In The Street》的不羈野性,都是 Bowie 個人作品中罕見的面向,不過輪重要性,還是他跟 John Lennon 合作的《Fame》,這曲於 1975 年面世,由 Bowie、Lennon 和 Carlos Alomar 共同創作,兩位樂壇天皇初認識已一拍即合,立刻跑到紐約 Studio 錄製《Fame》,流水行雲的 Funky 曲調,為 Bowie 打開美國市場,成為他第一首美加兩地的冠軍單曲。
Graphics prepared by Wing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