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汪夢裡人》影評|淺白而情感動人,餘韻強烈的可愛佳作
作為非彼思、夢工場等大廠牌的動畫,《汪汪夢裡人》的迴響確實凌厲。在香港票房衝破 500 萬,口碑強勁,加上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等獎項,讓觀眾不禁一看究竟。看過以後,終於了解到它的魅力所在:可愛人設背後,卻是一齣很具深度的正喜劇(dramedy),甚至可以說是悲喜劇。它將人與人之間的友情、愛情,以最可愛卻又現實的方式呈現,讓人越想越有感覺。還未看的朋友,絕對建議大家入場欣賞。

沒有對白的動畫,小狗與機械人的感情故事
《汪汪夢裡人》是一齣沒有對白的動畫,但卻不是默劇,意思是它仍然有配樂、聲效,只是戲內的角色們都不會說話。雖然沒有對白,但當中的意象卻更勝言語。電影的主角小狗是一位獨居於紐約的普通人,每天獨自吃微波爐晚餐、看著電視上的無聊節目,眼見其他人都一雙一對,更強烈地感受到孤獨。

後來他購買了一個機械人,親手組裝之後,對方頓成了他的最佳陪伴者。他們會一起玩、在城裡逛、到公園跳舞。導演並沒有明說二人的是「友情」還是「愛情」,讓觀眾自行演繹。結果一次海灘之旅,卻成為二人被逼分別的災難。機械人滯留在海灘,小狗卻未能帶回它,唯有待到下年海灘再開放之時。

結果在這一年,小狗再次回歸孤獨,即使曾有短暫情緣,仍取代不了機械人……至於機械人,則只能在夢裡與小狗重聚。但禍不單行,在小狗終於能回來,卻發現機械人已消失不見……原來機械人被拿到回收場,因而遇到另一個主人,而小狗也只好再買一個新的機械人陪伴……被分開的昔日伴侶,最終能否如願重聚?

探討城市裡的孤獨、友情、失去與尋回
《汪汪夢裡人》中的主角小狗,活在紐約這大城市裡,卻無比地孤獨。雖然他是個卡通角色,但卻像每個活於城市中的孤獨者,讓人強烈地有共鳴感。獨自吃晚餐、羨慕著別人的關係、看著電視關掉後的黑畫面,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而我們都想盡辦法,希望擺脫這種孤獨。

之後小狗遇上機械人,展開了一段快樂亦難忘的關係,他們在城市裡度過了甜蜜的時光,但亦因此,讓二人的分別顯得更傷人。電影的中段,分別講述了他們失去了彼此的生活,當中小狗的經歷,尤如每一個失戀的人。大時大節,他倍感孤單;試過找新興趣新朋友,卻失敗收場……每一個畫面,都更讓小狗與觀眾都懷念機械人,就像我們曾經失去過的另一半。

最終的所謂「尋回」,原來已不是原本的那人,但當各自已有新生活,又是否不應再打擾對方?這裡讓人想起了愛情片《心跳500天》(500 Days of Summer),再深刻的愛情都會過去,迎來的下一位亦可以很幸福,雖然偶爾仍會想起前一位……城市人的孤獨、友情、失去與尋回,通通都能在《汪汪夢裡人》中體會到,所以說電影深深抓住了觀眾的心,正是如此。

滿滿的電影致敬位,導演以可愛動畫呈現「人性」
《汪汪夢裡人》的導演 Pablo Berger 是首次拍動畫,之前都是拍攝真人電影,但正因如此,他的動畫角色充滿人性。他讓動畫師尤像演員一樣發揮,以找到各自的特質。他的作品啟發自查理卓別靈名作《城市之光》,因此觀眾亦能在戲中感受到那種正喜劇的力量與哀愁。

如果各位是資深電影迷,應該能看中電影中的不少彩蛋,向不同經典電影致敬。例如小狗客廳背後的電影海報為 1965 年電影《Yoyo》;萬聖節時的裝扮與鏡頭向《閃靈》、《猛鬼街》及《觸目驚心》致敬;小狗與機械人約會時,出現了活地阿倫名作《曼哈頓》的經典鏡頭等等。

即使是戲中的街景、樓景、中央公園,都是來自真實的紐約。正因為導演執導真人電影的背景,及種種動畫呼應現實電影作品、紐約街景,讓這齣動畫更具「人性」、更具代入感,同時又保留了動畫應有的童真與奇幻。不得不佩服導演的深厚功力,讓《汪汪夢裡人》變得與別不同。

充滿後勁的結局,現實的無奈與成長
《汪汪夢裡人》最強勁的是結局,這點相信很多觀眾都同意。在一輪的尋覓不果後,小狗購買了新的機械人陪伴、而機械人也被貍貓救回,並將它重新改造。一天,當機械人與貍貓在天台燒烤時,機械人卻看見了小狗拖著新的機械人經過!機械人幻想,與小狗相認會如何?而此時小狗腦海中,也出現了機械人……

最終,機械人選擇了不打擾,它讓小狗繼續與新機械人一起,而它自己也回到了貍貓的身邊。這種現實的無奈,正像我們告別過的關係,而《汪汪夢裡人》的結局充滿後勁,餘韻在離開戲院後,仍久久不能散去。不少人也說電影像上年的愛情片從前的我們(Past Lives)並非無因,兩者均有彼此的影子。

《汪汪夢裡人》選用了 Earth,Wind & Fire 的〈September〉作主題曲,是二人的定情曲,同時也是機械人待在海灘時的精神支柱。歌曲的活潑、輕快,尤像電影的活潑可愛調子,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汪汪夢裡人》是一齣寫給大人、城市人的電影,情感直白而動人,餘韻強烈,絕對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