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大都會》影評|Pixar 創意滿分之作,但故事卻欠驚喜?
著名動畫公司 Pixar 的新作《元素大都會》終於正式上映,這家創意無限的公司,每年總會推出讓大人、小朋友都喜愛的作品,而今次《元素大都會》亦發揮出非常有趣的想像力,將風、土、水、火四大元素化成「人」,並開展一個發生在大都會的愛情故事。電影有亮麗的畫面、可愛的設定與創意,但故事劇情上卻有點比下去,失去了以往 Pixar 扣人心弦的力量。

風、土、水、火化成「人」,一家新移民的愛情故事
Pixar 一向以創意見稱,往往都成功製作出成為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作品。今次《元素大都會》就像《靈魂奇遇記》、《玩轉腦朋友》等,將 Pixar 「假如……有生命」的原則,套用在四大元素之上。在元素大都會之中,風、土、水、火一起聚居生活,而主角苗小焰一家,正正是由火之島來到大都會的新移民。

苗小焰爸爸落力經營雜貨小店,終於辦得有聲有色,而苗小焰也以承繼爸爸的小店為夢想。有一天,殘破的小店卻漏水,引來了巡查員劉滴水到來。苗小焰為阻止罰單令小店關閉,結果在城市中認識到更多不同的元素角落與朋友。最終發現,原來漏水的源頭來自水霸失修,在與劉滴水合力解決的同時,讓二人也引發了戀愛火苗。

《元素大都會》的導演 Peter Sohn 本人的家庭都是韓國新移民,因此電影講述的都來自他的自身經歷。例如大都會其實對「火」的種族非常不友善,公共場合都限制「火」的進場,而交通工具更會噴出水花,令「火」相當危險。某程度上,都見到導演想反映美國對某些新移民種族的不友善,從而帶出各種族應該互融的訊息。

處處見可愛設定,元素各具性格
《元素大都會》最大的亮點,是它處處可見的可愛設定,它非常善用了各種元素的特性,讓電影充滿驚喜與笑點。例如火可以透過高溫,來將玻璃、鐵管等融化再重塑;水可以透光、放大、流進不同的管道;而風則能製造出空氣泡泡,最終幫助了苗小焰探索水世界,達成夢想。

特別喜歡《元素大都會》構思了很多運用元素特性來製造笑位,例如小時候的劉滴水因為好奇,碰了一下海綿就全身被吸走。又像苗小焰,會根據憤怒的程度而變成不同的火焰顏色,控制不住時更會引發爆炸,催毀整個地方,破壞力相當驚人。

而電影亦借各種元素的特色,讓他們各具不同性格。例如火就是熱情好動,但同時亦脾氣火爆;水則是溫柔而愛哭;土是平易近人;風則輕盈自由。當然,水與火作為故事的主角,發揮空間也更大。例如苗小焰火爆,但就要學習忍耐,不可以胡亂爆發,方為成熟的表現,這些設定對小朋友而言都很具教育意義。

畫面美麗具風格,創意十足
《元素大都會》中的居民都是風、土、水、火,各自聚居於不同的地區,而各個地區構成繽紛色彩,讓電影的畫面非常美麗。例如「火」的地區,以木啡及火紅系色彩作主調,相反,「水」的地區當然就以藍色為主。當兩位水、火主角去拍拖,苗小焰又可以將不同晶石轉變成不同顏色,讓整部電影都非常繽紛有活力。

特別喜歡動畫師對「火」的造型描繪,以粗線條「包住」輪廓,再加上五官,但頭髮、手腳等仍具備火光飄揚的元素。至於「水」則是透明而具流動性,觀眾往往都能真的「透過」劉滴水看到背後的景物。另外,「風」的外型由於難表達,電影就以雲去描繪出外型,角色「驚雲姐」經常都來去如風,也非常有趣。

劇情太保守,失去扣人心弦的力量
《元素大都會》無論設定、創意都滿分,但就有一個缺點,就是故事欠驚喜。拆開電影中的一切「花招」特色,其實它的故事算是平庸。父親期望女兒繼承家業,但原來女兒另有夢想,最終鼓起勇氣向爸爸講出心聲,爸爸終於接受。最古怪一幕是戲中「火」族有父子互相跪拜的傳統,即使導演是亞洲人,這種「傳統」也未免太 over。

至於男主角的愛情故事,同樣是有些奇怪的安排。例如電影一開始已講明「水火不相融」,火碰上水就會被淋熄,因此女主角、女主角的爸爸都禁止這段水火之戀。最終二人卻不知怎的,就可以碰到對方而違反故事開始的設定,沒有多作解釋,只能說「愛」就能化解一切規定與邏輯?

而《元素大都會》男女主角懈逅,都是因為要解決漏水的問題,二人一直尋求解決辦法,甚至想到用玻璃去修補水霸。故事的高潮設定在漏水變成了大洪水,讓整個火區都陷入危機,最終二人逃過一劫。但漏水的問題呢?還是沒有解決,也沒有交代,結局只是聚焦在一對情侶拜別父母尋夢就算了。

《元素大都會》的故事平庸,中後段甚至有點沉悶,描述父女關係的方式老土,是電影的致命傷。然而,它的設定與創意仍然值得嘉許,加上廣東話配音版本由張敬軒、Serrini 聲演也有號召力。怪只怪觀眾對「Pixar」這牌頭期望太高,終覺得未能扣人心弦的話,就有點遺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