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行星都市》影評|置中美學大師 Wes Anderson 再以美學俘虜人心,但難掩故事劇情缺點

- 23 Jun 2023
美國風格名導韋斯安德遜(Wes Anderson)可謂當代最有個人特色的導演,提起韋斯安德遜的名字,大家就自動聯想起置中構圖、柔和粉系色彩、古怪感的故事,與超多巨星的卡士陣容,其風格甚以引發二次創作現象。其新作《小行星都市》(Asteroid City),當然同樣包括以上元素,但在故事與敘事上,卻存在缺點,並非其最佳作品之一。

《小行星都市》玩戲中戲,舞台劇方式展示外星人降臨
《小行星都市》以美國西南部的小城鎮「小行星都市」作背景,每年它都會舉行天文觀察活動,雲集各地的天才少年與天文愛好者於其中。1955 年的天文觀察活動中,卻來了個意想不到的訪客:外星人!各路市民反應不一,但由於事件被政府視為高度機密,因此所有目擊者都被困於鎮內不得離開……

然而,《小行星都市》的故事不只一個層次,原來這個故事是一齣舞台劇,由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艾哲倫保迪(Adrien Brody)等人創作。因此我們會看到電影的黑白部份,就是舞台劇幕後發生的事,而彩色的部份,則是《小行星都市》這齣舞台劇的劇情。

今次戲中戲的的設定,明顯是韋斯安德遜想向舞台劇界的致敬,而且結合了 50 年代的冷戰背景、西部小鎮的文化、還有韋斯安德遜對外星題材的幻想,非常豐富。雖然元素甚多,但在他簽名式的美學之內,各種元素都「相處」得相當和諧,讓人投入於他超現實的奇想之中。

《小行星都市》超多巨星參演,令人目不暇給
隨著韋斯安德遜越來越出名,他的作品吸引到的巨星也越來越多。今次的主演者為謝遜斯化哲曼、湯漢斯及施嘉莉祖安遜。這些「舞台劇演員」分別在《小行星都市》中演喪妻攝影師、他的外父,與電影明星。特別喜歡謝遜斯化哲曼,與《小學雞私奔記》、《大吉利是有限公司》中的他又截然不同,更有魅力,面對其餘比他名氣大的演員,都仍能壓場。

至於施嘉莉祖安遜產後復出,年紀明顯已更為成熟,所以今次演十多歲少女的媽媽,亦都恰當。至於電影的配角們,就有謝菲胡禮、泰達史雲頓、拜仁鈞士頓、愛德華諾頓與艾哲倫保迪等,這些「老戲骨」派多屬韋斯安德遜之愛將,尤其是泰達史雲頓,再演怪雞角色完全架輕就熟,深受喜愛。

去到屬客串類的,就有瑪雅霍克、史提夫加維、威廉達福、瑪歌羅比與謝夫高拔林等,瑪歌羅比只是出過一個鏡頭,而謝夫高拔林更是戴上頭套外衣扮外星人,完全沒有露過臉。可見韋斯安德遜這個大名確有號召力,巨星雲集也慢慢成為了他的標誌之一,這當然讓電影也更具吸引力。

完美「安德遜美學」示範,色彩媲美《布達佩斯大酒店》
置中構圖、柔和粉系色彩,都屬「安德遜美學」的重要成份,今次在《小行星都市》,就更見到韋斯安德遜「強逼症」發揮到極致。由一開始汽車維修一幕,到小行星都市眾多人們聚集,都可以見到能化成一張張海報的完美畫面。尤其是今次的演員多、群戲多,仍然能繼續「貫徹置中」,確是韋斯安德遜與攝影師老拍檔 Robert Yeoman 的超凡技巧。

用色方面,「安德遜美學」著重柔和粉系色彩,然而對上的作品《法蘭西諸事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犬之島》(Isle of Dogs)等就因為場景架構所限,而未去到極致。很多人都喜歡拿《布達佩斯大酒店》為他的色彩美學代表作,而今次《小行星都市》都同樣可以媲美。

可能是因為《布達佩斯大酒店》、《小行星都市》都發生在固定的虛構場景,因此兩者都盡見韋斯安德遜與美術部門,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小行星都市》以沙漠小城作背景,雖然四處黃土一片,但仍然見到粉系的度假旅館、與 50 年代的盛裝人們,與黃土色系融為一體。喜歡「安德遜美學」的觀眾,必定會深深被《小行星都市》迷住。

故事冗長而碎片化,是編劇太貪心之故?
《小行星都市》再次由韋斯安德遜自編自導,移開了他的美學、構圖、巨星等元素,其故事本身又是否佳作呢?筆者則有保留。雖然《小行星都市》的劇情極之豐富,如上面所講,講及舞台劇、冷戰、西部、外星人等等,但卻顯得碎片化。故事的主線是明顯的,但不相關的支節亦太多,有「東一忽、西一忽」的感覺。

加上電影有太多演員、太多角色,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將他們每個好好地介紹。例如艾哲倫保迪飾演的舞台劇導演,明顯充滿才華卻又非常掙扎,但都只是輕輕帶過,描述得不夠深度。當同樣情況,都出現在大部份角色人物身上,就讓人無所適從。如果可以刪減一些人物與支節,相信對整體的可觀度大大增加。

其實韋斯安德遜一向都以特式美學,加上天馬行空卻有趣的故事而讓觀眾深深愛上。過往多部作品如《犬之島》、《布達佩斯大酒店》、《小學雞私奔記》、《大吉利是有限公司》的故事,都既風趣又有意思。筆者認為,無論是《法蘭西諸事週報》與《小行星都市》,故事上都存在缺點,並非他的最佳作品,就這點而言確實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