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叫我賭神》影評|周潤發式情懷致敬作,太循規蹈矩欠驚喜
由人見人愛的「發哥」周潤發主演之新戲《別叫我賭神》,拍畢多年終於上映。雖是以「賭神」作戲名,但內容就完全是反賭博,是一個賭徒遇上自閉症兒子,從而改變的感動故事。周潤發、柯煒林、方中信、廖啟智等的演出精彩,但不論劇情、人設、美術等,電影都被一層老土味籠罩,成為它的致命傷。

賭徒遇上自閉症兒子,溫情動人的故事
《別叫我賭神》其實早於 5 年前拍攝,但因疫情與種種原因,來到今個暑假才上映。電影片名有有「賭神」兩個字,但周潤發飾演的吹水輝卻一反「賭神」之名,其實是一名上癮賭徒,有著不良的生活習慣。一切由舊情人袁詠儀的出現而改變,她希望周潤發照顧自閉症兒子柯煒林一個月,原來他正是周潤發的兒子。

然後故事就非常正路地發展,柯煒林雖然有自閉症卻非常可愛,讓周潤發慢慢被感化,從一名病態賭徒變成慈父,加上身邊一眾好友廖啟智、方中信、白只等的幫助,後來更遇上跑步這個「信仰」,令兩父子感情更加深厚。《別叫我賭神》著力描寫父子情,透過兒子讓吹水輝改變,絕非賭博片而是賣溫情。

《別叫我賭神》有著濃濃的舊香港電影色彩,劇情最明顯似《阿郎的故事》,主角塑造則似《秋天的童話》,加上早年《媽媽的神奇小子》同樣以親情與跑步作主題,讓《別叫我賭神》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而且電影於澳門取景,主場景髮型屋也刻意懷舊,更讓電影的懷舊味濃烈。

周潤發向舊角色致敬,與柯煒林父子情具感染力
周潤發的吹水輝非常草根,加上經常夾雜鄉音圍頭話,讓人想起其經典角色船頭尺。吹水輝雖然是個賭徒,粗粗魯魯、甚至與黑社會有關係,但觀眾卻不會討厭他,非常討喜。其實演草根角色一向是發哥所長,只不過是放下了多年。現在重拾「船頭尺」,勾起老一批觀眾的回憶。

至於飾演其兒子的柯煒林,拍攝電影時仍是位新演員,甚至未拍攝《濁水飄流》,但在《別叫我賭神》中已展現出優秀表現。據他所講,發哥在戲外花了不少時間跟他相處、一起跑步建立感情,讓二人在戲中的表現更親密、更真摯。事實上,吹水輝之所以浪子回頭,都是全因兒子的關係,當這段關係具說服力,故事自然就流暢。

廖啟智令人懷念,方中信演繹可愛
除了兩位主角周潤發與柯煒林,電影中的一眾配角,都讓電影生色不少。例如周潤發的「表弟」白只與「表妹」廖啟智,就形成一個臭皮匠組合。「智叔」廖啟智已經離開人世,能借光影留住他調皮的一面,更是讓觀眾深深懷念。至於白只雖然戲份不算多,但喜劇細胞豐富的他,仍能發揮出搞笑能力,讓人開懷大笑。

電影中方中信的戲份都不少,他飾演一位心地善良的中學老師,眼見周潤發應付不了柯煒林,就請了同事盧慧敏幫忙。而且每逢周潤發遭遇問題,像被收數、被追打,他都會出來幫忙,最後電影更借他這位跑步教練,引入主角父子跑步的劇情。而且方中信在戲中的個性非常可愛,亦屬他少見的演繹。

至於黃德斌、安志杰、蔡一智等的戲份雖然不多,但都恰如其份,尤其是蔡一智,雖只有兩、三幕仍然十分搶鏡。比較特別的是袁詠儀掛上領銜主演之名,戲份卻不算多。比較奇怪的只是周潤發、袁詠儀演繹二十年前遇上的一刻,外貌卻與現在分別不大,欠缺了一點說服力。

老土感覺較重,結局落力煽情
《別叫我賭神》由發佈海報開始,到正式觀賞電影,當中劇情、人設、取景等,最大問題是有種老土感覺。電影由台前到幕後都是香港陣容,但總是散發出一種鄉土味,沒有當代港產片感覺,可能是與它取景全在澳門古色古香的街道有關。然而,電影的人設也沒有現代感,就例如吹水輝,似是完全舊年代的人物,其實如果故事設定在 90 年代發生,反而更有說服力。

至於劇情方面,見到編劇希望寫出一個感動的故事,可惜整個故事都太公式化,觀眾很早已經能猜到劇情的發展,這也影響了最終結局的感動能力。周潤發知錯能改,對著病床前的袁詠儀道歉,淚流滿面,落力煽情,演員落力演出人動容。最終吹水輝找到方向,與兒子快樂相處下去,大團圓結局,卻沒太大驚喜。

《別叫我賭神》毛病不算多,整體架構完整,但問題亦在它太「循規蹈矩」,失去了戲劇「情理之內、意料之外」的應有驚喜,加上再度以船頭尺形象示人,就未必太重覆。

然而,對於年紀較大的觀眾而言,應該滿意度會較高,若作為家庭節目,與父母一同入場觀賞,相信會看得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