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陳綺貞的靈感房間 窺探才女大腦內的創作秘密

- 24 Jul 2016
不少人可能也有收藏的習慣甚至戀物癖,覺得具特別意義的東西如一張單據也會收藏。但說到這方面的專家,相信非台灣創作歌手陳綺貞莫屬。她現在於台北舉行名為「移動的房間 being, not being 」首個創作展,將房間甚至腦子裹的秘密首度赤裸呈現大眾眼前。那個從未曝光的私密空間,那些從讀書時期開始收藏的成續單、作文原稿等陳年物件,以至後來的歌詞創作手稿及記錄演唱會概念文字與手繪草圖等筆記,讓外界了解她將近 20 年來創作的心路歷程。
我們都在時間、空間中移動
從出道至現在,陳綺貞那種溫柔卻堅定的力量從來沒變。這位被喻為文青女神的創作歌手,除了音樂創作,更會寫書及攝影,不同的面向讓她變得更立體。這次透過展品我們彷彿鑽進她的大腦,看她怎樣了解這個世界。對於讓私隱曝光,陳綺貞坦言起初也有猶豫,糾結過後最後決定跟大家分享。「創作是危險的,有時會忘我到讓所有人擠滿我的床鋪,有時又必須容許自我大到漫溢出自己的房間。」她說。或者到了某個年紀,閱歷豐富了,情感滿溢了,可以更自在的敞開心扉,讓別人走進自己的世界。展覽名為「移動的房間」,大概因為每一件在移動時間中遇見的事情大抵會儲存在心中的房間,跟着你繼續往前走。5 大主題區域
此次展覽以陳綺貞的自我為中心,從入口處一個巨型立體的「我」掀開序幕,要大家帶着自我走進 5 大主題展區。暗房:陳綺貞從小到大的成長點滴,包括景美女中的制服及求學時期到最初組團創作的 demo 及手稿;記憶的眼:陳綺貞鏡頭下的世界,以及攝影師鏡頭下的她;蒙太奇樂園:三面巨型 LED ,展示多場演唱會的視覺概念;移動的房間:作為創作源頭的房間,放滿手稿、演唱會道具及吉他等,近距離展示她的思維;失敗者的飛翔:天花上的巨型翅膀及垂吊下來的鑰匙,鼓勵大家打開心房及展翅飛翔,並可透過回答問題領取祝福字卡。場內不同空間設有鼓勵觀眾參與互動的設計,就留待大家參觀時自己感受吧。
從過去到現在與未來
創作者每每要將自己燃燒殆盡,才能創作出充滿生活感悟的作品。展品讓別人了解自己,而整理展品更是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一些可能已遺忘的物件映入眼簾的瞬間,往事就如電影畫面般一幕幕浮現。了解過去的自己,也是理清未來路向的一個好方法。陳綺貞堅持親自佈展,由燈光的投射角度、字型級數、音響音量到牆壁顏色均自己主導,她解釋這不只是展示我之所以是我的理由,而是要打造一個「即使我不在我的觀點跟靈魂也無處不在的空間。」
所有照片攝於陳綺貞「移動的房間 being, not being 」創作展
「陳綺貞創作展 移動的房間 being, not being 」於 7 月 1 日 至 8 月 31 日 在台北華山 1914 文創產業園區中 4A 館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