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鏡 Black Mirror》第 7 季劇評|《憶錄集》單元感動觀眾,驚奇度減退難再封「神劇」

- 22 Apr 2025
Netflix 科幻神劇《黑鏡》(Black Mirror)第七季,雖然只有短短 6 集,但各個故事總能透過誇張的橋段,帶來觀眾對科技與人類關係的反思。然而筆者認為對比起之前多季,《黑鏡》第七季算是精彩單元較少的一季,雖然有《黑鏡》牌頭依然有叫座力,但論驚奇度,已跟頭幾季被稱得上「神劇」有所距離。
科技與人類關係的反思
Netflix 科幻神劇《黑鏡》其實本來不是屬於 Netflix,而是屬於英國電視頻道 Channel 4 的作品,後來 Netflix 購下版權,但仍然維持由創作人 Charlie Brooker 主理。版權易主,之後最大的不同在於劇集加添了很多美式元素,包括演員、生活日常等,當然製作費大增之下,也沒有了起初季度的「獨立味」。
在《黑鏡》之前,反思科技負面影響的作品,大多出現於電影,如《智能叛侶》(Ex Machina)、《謊島叛變》The Island 等。但《黑鏡》以單元劇集形式,呈見出不同想像處境,大大擴闊了觀眾的想像。而《黑鏡》其實可以被當成驚慄片,只是將鬼、怪物等變成了「科技」。
來到第七季,Charlie Brooker 仍有甚麼「花招」呢?今次的元素分別有串流、改變現實、電腦遊戲、尋找回憶等等,科技元素仍然是主題,但講到尾,最感動到觀眾的還是愛情、親情、友情等人與人之間的元素。故筆者認為,當中以《凡夫俗女》、《憶錄集》最精彩。
《凡夫俗女》諷刺串流,道出低下階層悲哀
《黑鏡》第七季算是精彩單元較少的一季,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凡夫俗女》與《憶錄集》。《凡夫俗女》講述一對恩愛的夫婦因為太太腦部患病,要做一個讓她失去腦部部份作用的手術。而為了讓她甦醒,丈夫為太太加入了串流科技公司,太太透過四周的天線發射,以串流方式同步自己的記憶。

起初太太都能如常生活,但後來發現串流平台會刻意加添很多不便,例如在使用者日常中插入廣告,逼使用者要付更貴的方案才能如常生活。夫婦二人並非富有人家,丈夫即使辛勤工作都未能滿足要求,只能走向偏鋒,開直播虐待自己來賺錢。最終他們被串流平台逼至絕路,引致悲劇結局。

不少人都認為《凡夫俗女》大大地諷刺老闆 Netflix 及其他科技平台,加添使用者不便來逼他們提升計劃。但除了諷刺味濃,最感動也同時讓人心痛的,是夫婦二人的愛,他們因為太愛對方而犧牲,其實也是道出低下階層悲哀。這令筆者聯想到,現在出街吃飯、生活日常等等都要用智能電話掃 QR code,但其實都有人負擔不起智能電話、上網費用,這又是否科技對低下階層的歧視、排擠呢?

《憶錄集》層層揭開分手背後真相,動人故事
至於今季之中,筆者最喜歡的是《憶錄集》單元。首先它由 Paul Giamatti、Patsy Ferran 兩位實力演員擔演,Paul Giamatti 慣常做奄尖老頭子,今次亦一樣,故事講及他剛得知舊情人過世,因應對方喪禮的紀念環節,因此上載對舊情人的記憶。然而隨著智能 AI 帶領他進入舊照片,觀眾才知道原來他對舊情人懷恨在心。

舊照片讓他勾起回憶,同時也有很多新發現,包括是忘記了的舊細節,讓觀眾理解其實他本人對舊情人也有很多不公的對待。當然最終揭秘到,智能 AI 原來是舊情人女兒的化身,男主角也其實對舊情人有很多誤解 ,因為錯過了小細節,而斷送了二人的將來,是讓觀眾最被觸動到之處。

《憶錄集》所講的科技其實不複雜,也可以預計,在很快的將來會在現實出現。與《凡夫俗女》一樣,它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借科技講感情,回憶、悔恨、補救等,方是感動觀眾的主要元素。而在 Paul Giamatti、Patsy Ferran 的精彩演繹下,帶領到觀眾投入到這段又甜又苦的回憶之旅。

《黑色野獸》欠合理性,《白日夢飯店》未善用好橋段
今季《黑鏡》之中,就以《黑色野獸》、《白日夢飯店》比較失色。《黑色野獸》主要講述一對舊仇人在新公司碰面,女主角不停發現與自己記憶有差錯的現實,最終更令她失去工作。最終原來是仇人發明了電腦裝置,可以改變現實。當中雖然講及平衡宇宙的跳轉,但就明顯欠合理性,有種自圓其說的感覺。

至於《白日夢飯店》其實有很好的設定,女主角透過科技跳入舊片,重演經典電影,並與戲中的女神相處。其實女神 Emma Corrin 非常有古典魅力,演技也不錯,但女主角 Issa Rae 反而演技不佳,加上故事未有好好善用設定,到後面有暴走傾向,是浪費了整個橋段,也是讓這單元失色的原因。
總括來說,今季《黑鏡》依然有叫座力,但已有點見怪不怪的感覺,論驚奇度、驚喜感則不及頭幾季的精彩。但相信《黑鏡》依然會長做長有,因為這種題材在劇集中實在少見,加上有 Netflix 的雄厚財力,相信觀眾與主創人 Charlie Brooker ,也不介意繼續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