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鍾婉萍東京殘奧打入「四強」!坐輪椅也可闖出一片天,3 分鐘認識這位劍擊運動員
今屆東京夏日奧運會,一眾香港運動員在比賽場上大放異彩,獲得佳績。而緊接着的東京殘奧就在 8 月 24 日正式開幕,港隊有 20 名運動員出賽 8 個項目。當中除了有 5 次代表香港參賽、有「輪椅劍后」之稱的余翠怡,還有另一位星級劍擊運動員鍾婉萍(Irene)。雖然與師姐相比,Irene 的參賽資歷的確比較淺,但今次在殘奧的成績都十分彪炳,得到第四名。現在就一起來認識這位輪椅劍擊運動員吧!

因為先天性的脊柱損傷,影響了下肢活動能力,Irene 從小就需要以輪椅代步。中學時期的她純粹想運動一下,便開始接觸輪椅劍擊,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位全職的專業運動員。

輪椅劍擊運動員等級分A、B、C三級,以腰部力量作為評級, A級的運動員身體條件較佳,C 是身體條件較差,而 Irene 就屬於 B 級運動員。

但是在 Irene 逐漸深入了解這項運動之後,就發現了事情都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簡單。即使是簡單的進攻動作,只要稍有鬆懈, 都可能會導致表現不理想,充滿挑戰性。

在競技場上,Irene 很清楚自己身形和體能方面都並無先天優勢,不過習劍的過程為她增添不少自信心。Irene 亦深信為目標努力進發,才能步向成功。

要勝出比賽並不只靠體能,Irene 發現技術和戰術其實都極為重要,更指需要「動腦筋」去戰勝,這亦讓她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2014 年在意大利 Lonato 首次獲得個人賽事獎牌的一刻,就成為了她心中永不忘記的一幕。一路以來努力習劍,所付出的汗水亦為 Irene 贏取了不同的獎項。

2016 年首次出戰里約殘奧後,Irene 轉為了全職運動員。劍擊教練黃金球知道 Irene 身體條件比較弱,而且個子不高,在進攻上都會有所限制,所以訓練基本上都是希望可以強化她腰腹的力量,然後再增強她進攻的深度和穩定性。

更密集的訓練使 Irene 在體能方面加強了許多,使她能夠駕馭更多以往應付不來的動作,她亦慢慢看到自己的突破。

雖然付出和收獲未必能成正比,運動員的成績就證明了努力定是必須的。今年東京殘奧是 Irene 第二次踏足奧運,雖然最後無緣奪得獎牌,但打入四強成績已經相當值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