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食其家」牛肉飯香港開幕大排長龍!話題牛丼的前世今生

- 14 Dec 2019
吉野家、食其家牛肉飯,近期在香港沸沸揚揚,すき家進駐香港旺角更引來人龍。牛肉飯,又稱牛丼,大家熱愛之極,但你又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嗎?為何賣魚的築地會是吉野家發祥地?日本人又如何看待牛丼店?為何女生「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是一件尷尬事?最最重要是,吉野家和すき家,你該吃哪一家?

日本——由禁肉到牛肉飯大國
牛丼這款食品,誕生於明治維新時期,在這之前日本有一段很長的禁肉史,主要不吃四條腿的獸類。直至 1860 年左右,橫濱開港,外國人進駐,引進更多舶來食品,始有人售賣牛肉。漸漸地,當地開始出現牛肉鍋,大概就是壽喜燒的前身,牛肉才開始普及起來。但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日本人認為牛肉鍋很臭呢。

牛肉飯的前身
牛肉鍋風潮雖已形成,卻因為價錢問題,並非平民都能享用的食品。這時候,人們就想到,不如把牛肉鍋餘下的湯汁,澆一點在米飯上,加上葱和薄薄的肉片來吃吧?飽肚又味美,如此就成為了牛肉飯的前身。

吉野家 1 號店:15 秒製作一碗牛丼
如今在日本有 3 大牛丼連鎖店,吉野家、松屋和すき家,3 家之中以吉野家最歷史悠久,後兩者完全不可比。1899 年,吉野家 Yoshinoya(原名吉野屋)創立於日本橋魚市場。店舖取名吉野,是因為創業者松田榮吉來自於大阪名為吉野的地方。剛創立的吉野家頗多災多難,歷經 1923 年關東大地震、1945 年東京大空襲,於是店舖隨着魚市場遷移至築地,正式成為「吉野家1號店」。店長有見勞動食客眾多,便決定在牛丼裡加蛋,如此窩蛋牛肉飯在魚市場裡大受歡迎。
及至 1958 年,吉野家實行企業化,目標是做到一年 1 億日圓的營業額,這即意味着,15 個座位的小店,一天要賣出 1 千碗牛肉飯。為了達到目標,松田改革店舖,只聘用好體能的男店員,一度剔除餐牌裡的其他食品,獨沽一味賣牛丼。店員摩打手盛飯,盛傳 15 秒就能預備好一碗牛丼!而每年 1 億日圓營業額這目標,最終在 1965 年達成,幾年後開拓分店。

這是為甚麼,築地裡會有一家吉野家,而隨着東京豐洲市場 2018 年落成,吉野家亦遷到那裡,鶴立於芸芸刺身壽司店中。「吉野家 1 號店」結業時亦有很多人去送別。

食其家:出奇制勝
相比於吉野家,食其家(すき家)創立於 1982 年,比 1966 年的松屋還要晚,而它的 1 號店剛好是在牛肉飯的發祥地橫濱。當時其母公司 ZENSHO 有見附近工場眾多,於是開設便當食堂,亦即是すき家前身。及後因為牛丼越來越受歡迎,すき家便乾脆專賣牛肉飯。すき家(讀音 sukiya)有兩個解釋:suki 與「喜歡」同音,就是「希望你會喜歡我們」的意思;另一個是取其「sukiyaki 」(壽喜燒)的近音。

吉野家 VS. すき家
身為後起之秀,すき家須使出奇招才能制勝。相比吉野家,すき家出名的是較多元化,牛肉蓋飯上的各種各樣配菜和汁料,包括咖喱、泡菜、芝士等等,並提供海鮮丼、生薑豬肉丼、咖喱飯等各類食品和定食。1990 年代亦曾經推出「Challenge Set」,只要於 20 分鐘內吃完整個定食,包括 1 公斤牛肉、飯、蛋兩隻、麵豉湯和漬物,就可不埋單離開,吃不完則盛惠 2,000 日圓。

說到松屋,它的食品選擇亦比吉野家多元化,主打牛肉飯外,亦有咖喱飯和定食。要去幫襯哪一家?視乎你的口味吧。

牛肉飯店是女生禁地?
雖然牛肉飯文化在日本那麼普及,但以往在日本,很少女生會單獨去吃。《150cm Life》的作者高木直子曾經描述,一個女生去吃牛肉飯總是怪怪的,裡面十居其九都是大叔,如果真的要吃,她寧願外賣。本地樂隊「My Little Airport」不是也寫過一首《給親戚看見我一個人食吉野家》?被親戚看見自己孤零零吃着主打平、快、正的「頹飯」(儘管牛丼一度跟鰻魚飯一樣矜貴),心聲想當然是:「差點想講句你認錯人吧」,你懂的。

不過,隨着牛丼連鎖店競爭白熱化,日本 3 大牛丼品牌都趕緊吸納女性市場,不僅在食物款式和份量方面下功夫,廣告亦瞄準女性市場。すき家香港旺角新店,你吃了沒有?

2019 年日本吉野家慶祝 120 周年,其中一款針對女性市場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