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夏天到,燒烤打邊爐吃小菜總要「啤一啤」,而每逢十月大家就更會參加各式各樣的德國啤酒節活動,狂歡一番。其實啤酒是人類有記載以來歷史最悠久的酒精飲品,在原始社會中古人更認為啤酒是神靈賦予的神秘液體,有超自然屬性,所以啤酒經濟常出現在慶典和祭祀等儀式中,被視為神聖的祭祀工具。
啤酒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3100﹣3500 年前,當時新石器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留下了製作啤酒的相關文獻,出土文物中更有一首名為《給女神寧卡西的聖歌》的文章,提到了當地的啤酒女神「寧卡西」和啤酒釀造技術。
公元前 3000 年時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就把啤酒帶到整個歐洲,早期的歐洲啤酒以家庭作坊釀造,並會加入水果、蜂蜜、香料或各種植物,酒花要去到公元 822 年左右才被記載。公元 7 世紀時,啤酒開始在歐洲的修道院生產和銷售,隨著工業革命開展,啤酒的生產亦變得工業化,每年產量超過 1 億噸。
啤酒的主要材料是大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目前德國的啤酒廠大都還按照 1516 年皇家頒布的德國純粹法令(German Purity Law),只使用這四種原料,其他品牌啤酒都有添加如玉米、米、蔗糖、小麥、澱粉等副原料,為啤酒添加不同口味。
啤酒花賦予啤酒苦味並平衡麥芽的甜度,庶啤酒帶來花香、柑橘香或藥草香,並維持酵母的活性。
大部分啤酒都採用大麥為澱粉源,因為它們含豐富纖維和澱粉酶,是釀造啤酒中酵母代謝所需糖分的主要來源。而大麥芽會因產地和不同烘焙程度而有味道的變化,好像烘烤過的麥芽會令啤酒顏色較黑,含有焦糖的味道,全世界三大啤酒麥產地分別是澳州、北美和歐州。
水是啤酒的主要成分,所以水質對啤酒品質有很大影響,如愛爾蘭都柏林地區的高硬度水適合釀造 Guinness 黑啤、捷克 Pilsen 地區的軟水適合釀製淡色貯藏啤酒;英格蘭波頓地區的水含較多硫酸鈣(石膏),故有助釀製淡啤酒。
啤酒主要分為三個種類 Lager、Ale 和 Stout。目前較流行的啤酒是 Lager,在較低的溫度(攝氏 8~12 度)下進行發酵,好像荷蘭 Heneiken 和美國 Budweiser,而大部分日本啤酒都屬此類;來自英國的 Ale 型啤酒,典型發酵溫度在攝氏 15~24°C,釀熟期由兩星期至五年,普遍情況下會生產生蘋果、梨、鳳梨和香蕉等水果味啤酒,如 New castle 和 Bass,泡沫較多;而 Stout 則是用焙烤過的大麥芽為原料,有濃烈的焦味和是濃色啤酒,如 Guinness。
很多人覺得啤酒很麻甩,但釀製啤酒和其他酒一樣都是一門藝術。隨著大家對本土啤酒品牌的渴求,香港也重現本地手工啤酒。
1. 門神(
http://moonzen.hk)
夫妻檔拍住上開設「門神啤酒」(Moonzen Brewery)。招牌「雷神」淡麥啤在「2014 年香港國際啤酒比賽」力壓日本和美國等品牌,成為最佳淡啤酒。
2. 麥子(
http://www.maksbeer.com)
三位本地男生開設的啤酒品牌,經常 cross over 不同本地團體和組織,無論是淡或濃及特別口味的啤酒都有,選擇較多。
3. 城釀(
http://www.citybrew.hk/tc/)
主打用羅漢果、山葵和花生醬等亞洲食材和香料加入啤酒,更開設不同釀酒班讓大家創造屬於自己口味的啤酒。
4. Hong Kong Beer(
http://www.hkbeerco.com)
1995年以南華啤酒公司之名成立,在 2003 年改名至香港啤酒,成員曾經在亞洲及美國頂級啤酒吧和手工啤酒廠工作,出品大多在餐廳和 c!ty’super 出售。
5. 少爺麥啤(
http://www.youngmasterales.com)
落腳於鴨脷洲的手工啤酒廠,曾奪得本港首屆自釀啤酒比賽冠軍,以陳皮、黃薑、洋甘菊、白胡椒、芫荽等材料創作新口味,但為了保持新鮮醇香,產品大多只在酒吧供應。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
為了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Chrome、Safari或其他瀏覽器。
Please use Chrome, Safrai or other browsers for bett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