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艷芳》影評:留下只有思念,演員王丹妮、劉俊謙感動香港觀眾之佳作
人物傳記從來最難拍,難怪普遍香港觀眾都對《梅艷芳》這部電影先入為主,沒有信心。從傳出電影開拍,到後來的「某某人飾演羅文」假消息,都是以負評居多。梅艷芳離我們太近,大部份香港人都經歷過她的時代,固有回憶已在我們心中,又有什麼演繹能打動我們呢?這部電影卻可以。在優先場的時候,場內取紙巾、抽泣聲不斷,能感動觀眾的,往往都是好電影的指標,而這部電影,確實證明了自己。

取材精準!不同年代也能了解梅艷芳一生
梅艷芳這個名字香港人都聽過,但未必人人都熟悉,尤其是年輕一代,只知道她曾是樂壇天后,但對於她的生平,未必一定了解。《梅艷芳》這部電影就從頭開始,由她小時候開始唱歌,講到癌症離開的時刻,完全而完整地講述了她的一生。所以電影也比一般港產片長,足有 137 分鐘,但當中卻少有悶場。

導演兼編劇梁樂民,今次明顯有用心寫這個故事。他之前的作品《寒戰》與《赤道》,叫座卻不算叫好,而且有點弄巧反拙。本來都因此替《梅艷芳》擔心,但電影出來,卻覺得他的取材好。例如小時候在荔園與姐姐梅愛芳唱歌,並認識鄭少秋,後來卻只有她入選新秀,讓觀眾明白她兩姐妹的關係愛中有恨。

另外一個難忘的場面,是梅艷芳為《香城浪子》主題曲錄音,她堅持了解故事後再唱,並流下一滴淚,一個場景,就表達了她的認真、著重唱歌的感情與傳達的故事。之後她因為唱夜總會,認識了張國榮,從此兩個新人互相扶持,也成了一生的知己。但二人有情有義,最終面對癌症、抑鬱,卻不肯讓對方知道,又表達了他們背後複雜的情感。編劇面對梅艷芳的一生,選的片段都讓梅姐的性格非常立體,也讓年輕觀眾都能了解她的心景。

新人王丹妮超水準演繹,劉俊謙演張國榮合格!
很多人都會問,扮得像梅姐嗎?像哥哥嗎?老實說,演員們都很努力,但是不是《娛樂插班生》呢?是不是那種「似」呢?好像又不是最重要。只要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梅姐與哥哥的感受,我就覺得他們已經非常成功。當中最令人驚艷的,是新人王丹妮。沒演戲經驗的她,一下子就擔起「梅艷芳」這三個字,已經教人吃驚。

事實上,化妝與造型都幫了王丹妮很多,加上她的聲音有下過苦功,讓觀眾都感受到她有梅姐的影子。當然,要挑剔的話還是有,演到中年時期就開始駕馭不到,沒有那種霸氣,不夠倔強,始終去到梅姐那個時段,實在太考演技。除了梅姐,另一個注目點就是劉俊謙飾演的張國榮。

張國榮作為梅姐的最好朋友,在電影中也有詳細講到兩個人的故事。原來拍《梅艷芳》的時候,還是劉俊謙的第一部戲,所以也難怪未有現在般自如。但他扮演的可是張國榮呀,誰敢,又誰能完美勝任?所以作為這個版本的哥哥,劉俊謙的演繹已算不錯。另外還有廖子妤飾演的梅愛芳,就比較似她原本本人,所以較之以三者,王丹妮確是出眾。

天后的幾段情,深刻觸動觀眾!
這部電影雖是講梅姐的一生,但其實到底,很重要都是講梅姐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一個女人,紅透樂壇,遇上了幾個男人,但最後連穿婚紗的願望都只能自己在舞台上實現,有多紅,有多有錢,又如何呢?電影講述了她懈逅日本巨星近藤真彥與香港演員林國斌兩段情,算是避重就輕之中,也有講到她的感情世界。

電影中沒有使用近藤真彥的真名,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梅姐入行後的第一段情。她當年甚至肯香港、日本兩邊飛,又在對方家中打理家務,但最終都是因為事業令二人被迫分開。另一段感情就是與演員林國斌,雖然對方都對她很好,但最終都是因為目標不同而分開。巨星離我們很遠,渴望被愛的心,卻每個人都明白,最終更要嫁給舞台,這些都令觀眾心酸。

張國榮離世心痛至極
去到電影中後階段,就有更多真片段插入在戲中,由那時開始,觀眾感受到的不單是電影的溫度,更是再重溫一遍我們對梅姐的回憶。其中梅姐身邊兩個人的逝世,最能牽動觀眾的情緒,一個是她的姐姐梅愛芳,一個是哥哥張國榮。電影由一開始,已落力表現出兩姊妹的深厚感情,到最終梅姐要送別姐姐的一刻,二人才放下所有一直以來的誤會,令觀眾相當感動。

另外當然就是張國榮的離世。電影中詳盡講述了張國榮與梅艷芳的深厚感情,但去到最後,哥哥卻沒有讓知己知道自己情緒問題,而選擇暗自離開了世界。電影從梅姐的角度,重新看一次哥哥之死對她帶來的衝擊,見到她在棺木前抱怨、大哭,令觀眾都重新感受一次哥哥離開的心碎,這一場可謂令全場觀眾淚崩。

重溫香港大事!見證梅艷芳最後階段
梅艷芳一生也與香港結下不解緣,電影中她亦多次提到:「我是香港人。」想為香港供獻。到她患病的最後階段,她還在 SARS 之後一手籌辦音樂會,籌款與為醫護打氣,彷彿觀眾在見證她的最後歲月,同時在見證香港悲痛的一刻。

王丹妮太年輕,造型可待改善!
雖然電影整體也屬高水平,但都有一點要挑剔,就是女主角王丹妮實在太年輕。在演槍姐的年輕時代當然準繩,但去到她慢慢生病、老去,她的臉上都不見老態。對比起她身邊的劉培基(古天樂 飾),就更見到兩人的年紀差距太大。所以化妝方面,如果可以將王丹妮化老一點,相信會更令觀眾投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