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號出口》影評|滿足遊戲迷亦賦予新意義,觀眾正反評價不一
由川村元氣執導、改編自日本恐怖遊戲《8 號出口》的同名真人版電影正式上映,在不少遊戲迷的支持下,不單在日本票房勁收,在香港也成為影迷間的話題。不少觀眾都大讚電影充滿沉浸式體驗、為原作賦予更多意義,並向原作致敬。但亦有觀眾認為,《8 號出口》故事重覆、驚嚇感不足等,引來電影評價不一。作為非遊戲玩家,筆者確認同電影的優、缺點明顯,是一次有深思過的改編嘗試,但卻未及非看不可的程度。

改編自著名電玩,為原作賦予「生命」意義
《8 號出口》改編自日本同名恐怖遊戲,玩者在遊戲內被困車站,要不停發掘車站內的「異常」細節,才可以成功逃離,期間當然會發生一些恐怖詭異情節,讓玩者邊解謎邊承受被嚇的心理壓力。本來這個電玩遊戲並沒有故事可言,但要改編成為真人版電影,故事卻至為重要,這也成為了編劇的艱巨任務。

《8 號出口》劇情
故事講述二宮和也飾演的普通上班族誤闖地鐵走廊,卻驚覺自己被困於無窮無盡的地下世界,要成功逃脫,只能根據規則,遇到異常就回頭,沒有異常就前進,直到找到 8 號出口。然而每一次選擇,背後都潛藏著讓人毛骨悚然的真相,他更遇上了不同的途人,包括詭異大叔、不開口的小男孩等,與觀眾一同發掘與逃離。

《8 號出口》電影的厲害之處,在於為男主角賦予了一個背景故事,而且他一邊在站內逃生的同時,他也在發掘出自己生命中決定的對錯。他因為收到女朋友(小松菜奈 飾)的電話得知自己將做爸爸,但他卻猶疑不決。最終在車站之內,他與小男孩的遇上與經歷,卻令他反思到自身的抉擇。

在逃生的過程除了了解生命的重要,小男孩亦是意指他即將出生的孩子,再加上戲中的驚嚇情節像儲物櫃內的 BB 哭聲,同時是意指他的心魔。在這些意義加乘下,《8 號出口》就絕非無意思的恐怖遊戲,而變成帶有深度的作品,是讓不少原作電玩迷感到驚喜的優秀改編。

沉浸式體驗似與主角同困,驚嚇感略嫌不足
《8 號出口》電影基本上還原遊戲的情況,就是與主角一同困在車站,甚至只是一條走廊之內。觀眾之所以有沉浸式體驗,是開場時,導演已經用長鏡頭及第一人身鏡頭的方式,帶觀眾進入那個車站與走廊內的世界。加上筆者在高先電影院觀看電影,戲院特別佈置成《8 號出口》一樣的場景,令人更有「沉浸感」。

由於故事是講二宮和也這位主角被困,而電影也確實在絕大部分時間,都讓觀眾置身於同一個場景內,所以就如打電玩遊戲一樣,觀眾是與主角一同發掘種種異常,同時受嚇。雖然電影已加入怪異大叔、洪水湧入、海報眼睛會動、病變老鼠等驚嚇位,但如果單純以「恐怖片」這範籌來看,就略嫌驚嚇感不足。

恐怖片類別,尤其是擅長拍恐怖片的日本電影,氣氛營造十分重要,例如要在暗黑的環境探索,有鬼怪的聲音、影蹤等先兆讓觀眾「未見先驚」。但《8 號出口》可能因場景所限,也或許是本身的設定,沒有太多設置,驚嚇往往都突如其來,沒頭沒尾,所以對恐怖片迷來說是不滿足的。

二宮和也選角精準,「大叔」河內大和令人心寒
主角在戲中是一名身體孱弱、沒太多責任感,一副病懨懨的設定,所以二宮和也的選角可算十分精準,至於表演上亦是合格。但講到演繹,其他的一眾角色卻比他更搶眼,當中最亮眼的必定是「大叔」河內大和。作為不停出現在戲內的「NPC」,他每一次出理都是路人一樣,不算起眼。

但其中一次的異常,他卻展露出可怕笑容,令人非常心寒。而且編劇也沒有輕看這個角色,特別將他本人的視點都放在故事之中,讓觀眾理解他身處車站之內發生的事。原來他也曾是像主角一樣的普通人,也嘗試過離開出口,但最後他失敗,就成為了 NPC。這個設定十分有趣,也為遊戲來這個角色加了一個注腳。

另外,飾演女朋友的小松菜奈,雖然出鏡率非常少,但已足夠讓人感受到她的情感,與懦弱的男主角形成對比。而小男孩淺沼成,非常可愛,亦成為了男主角的「良知」與「提醒」,最後二人結伴同行,男主角甚至要不惜一切拯救小男孩,亦是電影中意料不到的動人情節。

故事重覆亦欠源由解釋,屬美中不足
《8 號出口》的遊戲本身沒有故事設定,但電影的改編添上了許多有意思的新元素,其實已經是很大的改進。但筆者始終不喜歡亦它欠源由解釋,男主角為何會闖入這個世界?又為何會脫離得到?這類闖進異世界的故事來說,劇集《今際之國的有栖》(又稱《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就完整得多。

去到電影的結局,導演特意來個首尾呼應,是個很好的設定。一開始男主角對車廂內媽媽被罵不聞不問,到結局他決心要為媽媽出頭,是回應了他被困之後的轉變。《8 號出口》電影有人很喜愛,也有人持反對聲音,但這次改編的確是有深思過兼誠意十足,如果本身是該遊戲的玩家,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