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替道》影評|董瑋、劉俊謙、伍允龍傾注情懷,熱血致敬香港武打片
由董瑋、劉俊謙、伍允龍主演的動作片《武替道》,讓人很有熟悉感,全因劉俊謙、伍允龍都主演過另一齣賣座鉅作《九龍城寨之圍城》,亦同樣打鬥連場。不過《武替道》所講的卻是另一回事,是講述一班電影的武術指導、替身的種種辛酸,完全是向香港武打片,與這一眾幕後英雄的致敬作。雖然製作上仍有不少可改善之處,但卻看到兩位新導演梁冠堯、梁冠舜傾注的感情與熱情,亦有不少動人之處,喜歡香港電影的觀眾,絕對會感受到那份熱血!

過氣動作指導的最後之作,老派與新派之爭
《武替道》以行內稱「龍虎武師」的香港電影武術指導之故事作切入點,劇情講述動作指導李森(董瑋 飾)年輕時非常搏命,同時亦要求手足同樣搏命,最終引致嚴重意外。多年之後,他已轉行成為跌打師傅,但在一位老導演邀請之下,決定出山拍出最後之作。他更遇上一直苦無機會的動作演員李世龍(劉俊謙 飾),新舊世代合作,決定要「打」場好戲。

與李森關係不佳的女兒 Cherry (蔡思韵 飾)婚禮在即,但因為李森忙於籌備新戲,再次讓二人產生誤會……另一邊廂,新戲的男主角是與他曾經結怨、現已為知名動作巨星的梁志威(伍允龍 飾)。二人武術理念極為不同,以致拍攝時遇上重重阻力。阿龍夾在師傅與威哥之間,亦左右做人難。

片場中,阿龍終於感受到李森的搏命進取,甚至去到不合理的程度,在一次未有申請的情況下在街度上拍槍戰,引致驚動警察、途人受傷,最終李森要付上責任,被逼離開。一直去到女兒婚禮,李森仍按捺不住跟人打架,令他遲到錯過了進場一刻……電影完成在即,重頭戲卻遇上環境意外,李森、阿龍與一眾手足出動救亡,最終又能否解決問題,完成電影的最重要一個鏡頭?

董瑋固執 vs 劉俊謙熱血 vs 伍允龍現實
《武替道》裡的人物角色非常鮮明,主角當然是影壇前輩董瑋。董瑋從11歲就成為童星,16歲開始做龍虎武師,曾在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中演出並擔任替身,亦演出了不少作品。後來擔任武術指導,更 6 度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事隔 32 年,他再度擔任主角,今次演的更是半自傳式的角色,可謂度身訂造。

戲中董瑋飾演的李森代表舊一派龍虎武師,雖然熱血拼搏,但卻漠視安全,與新世代代表阿威產生矛盾,亦反映了世代之爭。戲中剛烈、火爆、固執的董瑋當然好看,但更好看的是鐵漢柔情之時。他面對女兒甜絲絲的模樣,以及帶著對女兒的愧疚模樣,甚至比剛烈的他更好看。

至於劉俊謙飾演的阿龍,其實加上了很多個人影子,例如充滿熱情同時有點趣怪,而因為他的可塑性高,讓他今次演個屈屈不得志的窮小子,同樣有說服力。特別喜歡故事中他與飾演哥哥的張達倫一段兄弟情,兩位外型非常俊朗的演員,卻演活出勞動階層的面貌,同時亦對阿龍夢想與現實間的掙扎更深化,非常好看。

另一位有重要戲份,亦再度飾演「奸角」的是伍允龍。其實自《九龍城寨之圍城》的驚喜表現後,觀眾都發現他演奸角比忠角更好看!今次的角色阿威其實稱不上奸,只是有巨星的架子與做法,因此與搏命派的李森形成強烈衝突。不過去到電影後期,其實他都漸漸被另外兩位的熱血所感動,由對立變為合作,衝破對立面。

向香港電影「龍虎武師」致敬之作
香港電影一向以動作聞名如世,甚至連荷里活都常聘請香港的武術指導參與大型製作。而剛好在今年,荷里活有《特技狂人》向特技人致敬,香港也有《武替道》,向同樣崗位的龍虎武師致敬。電影的兩位新導演梁冠堯、梁冠舜都是擔任龍虎武師出身,因此作品也別具情感。

武術指導及一眾武師、替身,以高難度、危險的動作換來精彩鏡頭,絕對是每部動作片背後的無名英雄。而這個崗位實際上做甚麼?面對甚麼危險與困難?甚至他們也會害怕嗎?都是觀眾很感興趣的東西,而這些也正好在《武替道》中看到,同時也看得人手心冒汗,替他們緊張。

尤其喜歡電影一開始,刻意模擬 80 年代動作片的風格,拍攝了一場商場打鬥戲。武師要「撻」玻璃、從二樓跌下、滾下樓梯、肉搏對打、吊威也等等,這些都是香港動作片最著名的特色。單從這一幕,已感受到兩位導演對舊香港電影的情懷,也讓《武替道》成為向香港電影龍虎武師致敬之作。

對白略嫌太直白「老土」,配樂突兀影響觀感
《武替道》充滿情懷,故事也有不少動人之處,然而都有一些沙石。其中之一是對白略嫌太直白,電影時常都將「重視香港電影光輝」直接地由對白講出,講得太多就有點點老土感覺。另外,李森的情緒也缺乏了鋪陳,往往直奔 100% 的程度,火爆也來得很突然,讓觀感太戲劇化。

另一個電影可改善之處是配樂。優秀的配樂往往是戲劇的最佳助力,但今次《武替道》的配樂卻予人突兀之感,甚至去到奇怪的程度,是有點可惜之處。但整體而言,電影是有驚喜的作品,雖然看得出製作成本不高,但盡了能力去呈現導演想說的故事與傳達的情感,算是一齣可喜的「動作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