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神劇《漢娜的遺言》第二季反映的 5 大殘酷現實

Janette Law
BY Harper's BAZAAR HK
  • 29 May 2018

上一季美劇《漢娜的遺言》(13 Reasons Why)以少女 Hannah 自殺的故事,反映出青少年在學校面對的種種壓逼,劇集一出即引起迴響,被視為另類的青春神劇。來到最新推出的第二季,少年們面對的問題依然緣緣不絕,問題及痛苦更由 Hannah 身上擴展到所有人,彷彿從這個或那個人身上,總看到觀眾自己點點的影子。雖然劇集確比第一季遜色,但它反映出的殘酷現實,依然值得大家引以為鑒。

1. 那不敢公開的同性戀愛
上一季Hannah因為親吻女生 Courtney 被人拍下,而到處被造謠,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 Courtney。到今季,她終於要「償還」她的過錯。在法庭上,她終於講出真相,因為她是同性戀者,也害怕公開性傾向的後果,因此才造謠抹黑 Hannah。

試想想,這位女生本來已經被一對同性戀父親領養,但為何她仍然害怕公開自己的性傾向?一切都是因為朋輩甚至社會的不接納,這亦是很多性傾向不一樣的青少年所面對的問題。

2. 性侵問題
性侵,本來就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據報導,無論是香港還是世界各地,不少青少年均面對過由非禮到性侵的惡夢,在《漢娜的遺言》中,少女Jessica 與女主角 Hannah 就慘遭惡霸 Bryce 強姦。

Hannah 選擇了自殺這條路,而 Jessica 亦同樣活得痛苦。在第二季,她嘗試走出傷痛重回學校,但換來的只是 Bryce 的謠言抹黑,說是在你情我願情況下發生,彷彿他講的都是事實。事實上,不少性罪行下的受害者,都是在壓力、謊言下生存,從而再度受到傷害。

3. 不公平的制度
Bryce 強姦了兩名女子,而在 Clay 的錄音中有鐵證如山,但靠著有勢力的父親,他就是能逃過刑責。這個不公平的制度,為學校裡所有同學的心裡也種下一條拔不走的刺。

想不到這件事更影響到 Taylor,眼見制度不公,他愈走愈偏激,最終帶來不一發不可收拾的惡果。不難想像那向權力、勢力、金錢傾斜的制度,禍害了多少人?

4. 只看片面的老師家長
在《漢娜的遺言》中,家長與老師的角色也令人深深反思,尤其是老師 Mr.Porter,因為輕看了 Hannah 提出的問題,招致其自殺的惡果。然而在今季,受害者就變成了 Taylor。

成人們錯誤理解了他的憤怒,只知道懲罰,最後反而換來更大的反撲。其實成人們,當你理解一位青少年的「錯誤」行為時,有否解過他背後的動機與需要?

5. 逼迫下的惡果……
Taylor可以說是今季的最重要人物,他取代了Hannah,成為了今季的悲劇人物。在故事的最後,他因為對不公平制度的憤恨,與成人們的誤解,招來了他以槍械報復的終極反撲。這個校園槍擊的問題,絕對勾起無數美國人的傷痛。

《漢娜的遺言》就以一個全新角度,讓觀眾看看這位「犯罪者」的另一面。沒錯,無論如何都不應以槍械殺人,但一般市民只看到「犯罪者」最邪惡的殺人畫面,並予以嚴厲譴責,但他們卻看不到「犯罪者」背後的千百個痛苦原因。

HOT OFFER

從 Taylor 身上,我們看到他憤怒,但其實更見到他被嚴重欺凌,試問又有誰真正了解過「犯罪者」的情緒與動機?

Graphics by Jun Chong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