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 Taste 早已操控了時裝界,幕後黑手是這三位!
BAZAAR News

Bad Taste 早已操控了時裝界,幕後黑手是這三位!

要總括 2017 時尚, Street wear 當仁不讓。尤其是 2016 年初露鋒芒,2017 年霸佔著時尚圈各大板面的後蘇維埃風 ( Post- Soviet)。說起 Post- Soviet 這一詞,大家腦海裏可能未必即時有印象,但是說起這種風格的俵俵者,Gosha Rubchinskiy、VETEMENTS、近年的 Balenciaga,相信大家即時能夠聯想起這種 Bad Taste 街頭風。

Gosha Rubchinskiy


Gosha Rubchinskiy
在 2008 年時他對傳媒放話,指 10 年後他要成為所有人的話題,但他只是用了8 年時間,就將同名品牌在時裝界崛起。對於在莫斯科長大的他來說,有一種責任讓人們見識俄羅斯的文化。經常以 Rave Culture、滑板、運動服裝等作為靈感,設計中充滿着共產主義元素,以及西方 Pop culture 和消費主義於 90 年代在俄羅斯引起的混亂。得到川久保玲的青睞,成為了 Comme des Garçons 的入室弟子,入主 Dover Street Market。其後更與 Adidas 和 Burberry 聯名,大玩 Gopnik 和 Chav 風格。

Demna Gvasalia

Demna Gvasalia
現年 36 歲的 Demna Gvasalia 來自德國擁有格魯吉亞血統,和 Antwerp Six 一樣畢業於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of Antwerp。2009 至 2013 年,Demna 在 Martin Maison Margiela 中負責女裝系列,之後又成為 Louis Vuitton 成衣女裝系列資深設計師。於 2014 年和 7 位來自世界各地匿名的設計師推出品牌 VETEMENTS,法文意思衣服。Demna 很快就掀起 Bad Taste Fashion,和 Champion、Juicy Couture 等過氣品牌合作,衝擊時尚圈墨守成規的審美觀。在2015年更加被任名為 BALENCIAGA 的藝術總監,管理品牌的創意工作和形象。

Gosha Rubchinskiy、Demna Gvasalia 和 Lotta Volkova

這種 Post-Soviet 風格的掘起有三位幕後功臣,過去一年這三個名字相信大家都聽到爛,Gosha Rubchinskiy、Demna Gvasalia 和 Lotta Volkova。

Lotta Volkova

Lotta Volkova
Post Soviet Trend 三劍俠裏的最後一位是 Lotta Volkova,她是 VETEMENTS、Gosha Rubchinskiy、BALENCIAGA 的造型師,但她更加主宰着他們的品牌形象。她為這些品牌非傳統的設計規劃形象包裝,例如社交平台 Instagram 的圖像風格造型。在她小時候俄羅斯比較封閉,唯一與外界資訊的接觸是透過互聯網,所以對她來說互聯網社交平台是一個讓她可以接觸所有人的媒介。她坦白承認自己認為時裝是一門生意,對 Lotta 來說他們在打造的並不是藝術或者夢想,而是一些能讓不同消費者引起共鳴的產品。

他們來自莫斯科、格魯吉亞、俄羅斯海參崴等這些後蘇聯國家

他們來自莫斯科、格魯吉亞、俄羅斯海參崴等這些後蘇聯國家 ,在他們小時候,蘇聯解體,國家政治財政狀態混亂,西方文化慢慢開始入侵他們的生活,包括 Pop Culture和消費主義。第一次看MTV 、第一次喝可口可樂、第一次閱讀外國時裝雜誌,他們與上一輩擁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長文化。

HOT OFFER

他們開始像西方年輕人一樣,崇尚潮流,沉迷 social Media,喜歡街頭品牌,熱愛球鞋。但是國家經濟狀況不穩定,無法負擔自己喜歡的名牌,二手店或上一代的衣櫃成為了他們 styling 的來源,亦形成了這種後蘇維埃風。

就是這種背景解釋了為什麼 VETEMENTS 經常有Oversize Cutting,長到及膝的袖子,因為他們的衣服都是父親的 Size。

就是這種背景解釋了為什麼 VETEMENTS 經常有Oversize Cutting,長到及膝的袖子,因為他們的衣服都是父親的 Size。

或者為什麼VETEMENTS,Gosha 這麼喜歡和運動品牌 Co-Branding,將 Logo大大的放在 T-shirt 上,是因為當時二手店都是賣這樣的抄襲貨。

或者為什麼VETEMENTS,Gosha 這麼喜歡和運動品牌 Co-Branding,將 Logo大大的放在 T-shirt 上,是因為當時二手店都是賣這樣的抄襲貨。

又或者是 BALENCIAGA 的 Ikea 包包,對他們來說是面對消費主義的幽默態度。這些標語特色和街頭風格其實隱晦地反映了90年代蘇維埃年輕人追崇西方品牌的頹廢感覺。

又或者是 BALENCIAGA 的 Ikea 包包,對他們來說是面對消費主義的幽默態度。這些標語特色和街頭風格其實隱晦地反映了 90 年代蘇維埃年輕人追崇西方品牌的頹廢感覺。

90 年代,川久保玲、山本耀司、高田賢三,三位日本設計師在時尚界掀起了一波討論,他們的東方極簡解構主義令時尚界大跌眼鏡,但同時亦開創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這次後蘇維埃風格的一群後起之秀亦遭受到不少批評,被指推崇抄襲和消費主義,無設計和剪裁技巧可言,只是一味懂得製造噱頭。到底他們只會是曇花一現,還是革命先鋒呢?

90 年代,川久保玲、山本耀司、高田賢三,三位日本設計師在時尚界掀起了一波討論,他們的東方極簡解構主義令時尚界大跌眼鏡,但同時亦開創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這次後蘇維埃風格的一群後起之秀亦遭受到不少批評,被指推崇抄襲和消費主義,無設計和剪裁技巧可言,只是一味懂得製造噱頭。到底他們只會是曇花一現,還是革命先鋒呢?

Graphics by Jun Chong;Text by Lucas Yiu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時裝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