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聽到「月相腕錶」,到底甚麼是「月相」?「月相」(Moon Phases) 是一種從地球上觀察月亮演變的複雜功能,通過錶盤上的月相視窗,顯示出新月、上弦月、滿月及下弦月。這些腕錶本身有小齒輪,旁邊會附加轉輪,用以標示一個為期 29 天 12 小時 45 分鐘的運轉週期,一般來說裝置與一個實際月相週期的誤差只有 57 秒,即每天不多於 2 秒。

男女大不同,男人對腕錶的執著,女人總無法理解,除非妳是錶迷。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女生們也是時候學學 10 個必須知道的鐘錶術語,甚麼「陀飛輪」呀、「三針一線」、「月相」、「三問」統統都要知,否則下次想打開話題也搭不上嘴,多尷尬啊﹗立即為大家拆解鐘錶術語﹗

我們日常用的萬年曆是放在書桌上的,在於腕錶來說,萬年曆(Perpetual Calendar)是一項複雜的微型裝置,它可以根據月份長短來自動校正日期,在用家無需自己調校的情況下,可準確顯示每個月份的 28 天、29 天、20 天或 31 天。此項功能的顯示包括 2 月具有 29 天的閏年年份。在每四年一閏的情況下,萬年曆功能可以準確識別非閏年的 2 月只有 28 天,在第四年的閏年中,則會自動顯示 2 月有 29 天,是一部相當精密的日曆裝置。

三針一線(Regulateur)又名校正錶。我們平日戴的腕錶,時、分、秒針都同在中心軸上,而三針一線的設計,就是把時、分、秒三項功能分別獨立顯示,分開三個顯示盤,一般來說時針盤在最頂端,秒針盤在底端,分針盤則圈著時針盤及秒針盤,分針處於錶盤的正中央,三針的軸可形成垂直的直線。這種設計最早出現在 17 世紀航海鐘上,運行時各不干擾,也提高了準確度。當然也可從審美的角度出發,讓錶盤的設計有一種平衡的美態,因此稱為「三針一線」。

發明於 18 世紀的三問功能(Minute Repeater),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能在太陽下山後,在黑夜中根據手錶鳴響的聲音種類或次數聽取時間,而無需觀看手錶。它是以音鎚敲擊淬硬鋼音簧所發出的音樂聲響報時。它可根據用家的要求,以連續敲擊低音音簧報「時」,敲擊低及高音音簧報「刻」,而在上一刻鐘報完後所剩餘的每一分鐘則敲擊高音音簧報「分」。例如 5 時 50 分,三問腕錶會以敲響低音音簧 5 次來表示 5 點,其後敲響低及高音音簧 3 次來表示 3 個刻鐘,剩餘則敲響高音音簧 5 次,來表示最後的 5 分鐘,這三組聲響加起來就是 5 時 50 分。這項複雜的功能零件數至少有 500 多件,因此擁有三問功能的腕錶,價格也相對較昂貴。

主要用於連續計時,此項功能可以免卻許多不必要的重複操作。在普通的計時碼錶中,如需要連續測量多個時間段的長度,佩戴者必順連續按壓按鈕三次﹕停止、歸零、開始計時。如果用於爭分奪秒的賽事中,如賽車項目,連續按壓按鈕實在相當費事,因此「飛返計時」(Flyback Chronograph)這項功能便應運而生。用家只需按壓「飛返」按鈕一次,即可停止記錄第一段時間,同時把指針歸回零,鬆開按鈕之後,計時指針又立即開始運作。這項複雜功能多用於賽車、飛航及潛水。

時間等式(Equation of Time)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有關。我們為了方便生活,把一天的時間劃分為 24 小時(又稱「平均太陽時」),但這 24 小時與日照長度其實並不相等,原因是地球運行的軌跡是橢圓形而並非圓形,加上自轉軸呈 23°C 傾斜,令地球每一天與太陽的距離不斷改變,實際上一天的時間會因應距離而多過或少過 24 小時,相距 +14 分鐘到 ﹣16 分鐘不等,這又稱為「真太陽時」。出現這樣的「時差」,對鐘錶計時來說相當糾結,因此「時間等式」功能便出現。透過錶盤上的「時間等式」的正負 15 分鐘,顯示「真太陽時」與「平均太陽時」相差多少分鐘。

天文台認證錶跟天文台並無關係。「Chronometer」意思是精密計時器,這認證是指由瑞士官方機構 Contro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etres(COSO)所發出的證書。凡符合 ISO 3159 規範的精密機械式鐘錶,經 15 天時間以不同方位及溫度測試,機械錶誤差不超過 ﹣4 或 +6 秒,即可獲 COSO 發出天文台認證,以證明時計符合標準,有天文台認證的鐘錶才可刻上「Chronometer」字樣。

陀飛輪是由 Abraham Louis Breguet 在 1795 年發明的,由於在當時人們是使用懷錶,因懷錶垂直及地心吸力的影響,導致鐘錶機械出現誤差,因此 Abraham Louis Breguet 發明陀飛輪,把原本直線傳動的機械運作模式,改變為旋轉模式:以游絲、叉式槓桿及擒縱系統在同一軸上運作,減少了地心吸力所帶來的影響,大大提高了行時的準確度。

是指擺輪擺動的頻率。機芯擺輪的振動頻率愈高,手錶就愈精準。振頻通常以小時為單位,一般有每小時 14,400 次、18,000 次、21,600 次、28,800 次、36,000 次至 72,000 次不等。不過它並不是影響精準度的全部,振頻只是其中一項。振頻密度愈高,令零件消耗得愈快。

瑞士日內瓦的官方品質印記(GENEVA SEAL),是保證品質的印記,同時只認證在日內瓦省內製造的機芯。印記上左半為「鷹」,右半為「匙」,是錶界最有名的認證標準。它的出現是因為 19 世紀之後,不少商業產品在品質與成本之間無法作出平衡,及後更出現仿品及偽品,為了打擊這種情況,當局在 1886 年通過法規,成立日內瓦時計自願檢測公署,成就今天的日內瓦印記。自願受測試的機芯除了必須在日內瓦省內出產外,亦須符合多項嚴格條件,方可獲得印記。

Rolex Deep Sea Dweller Watch

Tag Heuer Carrera Chronograph

TOP GUN IWC Pilot’s Watch

Tag Heuer Carrera Calibre 16

Omega Globemaster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and Internet
Graphic perpared by Jun C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