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雙年展後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Art & Design

雙年展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當 M+ 博物館正興建得如火如荼之際,不少展覽己於鄰近的 M+ 展亭相繼揭幕。跨領域藝術家楊嘉輝參展第 57 屆威尼斯雙年展載譽歸來,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為香港帶來新展《楊嘉輝的賑災專輯 世界巡迴演》。他借雕塑、物件、錄像、聲音裝置及場域特定作品,帶領參觀者展開獨一無二的視聽之旅。

雙年展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賑災專輯展覽從一首被重新灌錄的80年代慈善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開始。

從賑災曲目開始
一切從 2014 年 Bob Geldof 聯同多位歌手重新灌錄80年代慈善單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為西非各國對抗伊波拉疫情籌款開始,整件事讓楊嘉輝覺得不合時宜及過時,之後「賑災專輯」這個概念一直藏在他腦中,直至被選代表香港參加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因為題目複雜,圍繞這個主題要做很多作品。一般情況下,製作預算及場地也很難去支持及配合整組新作品,但威尼斯雙年展似乎是一個機會去開展賑災曲目這個題材。」楊嘉輝說。他以往的作品,大都以聲音為圓主軸繼而引發出去。這次的賑災專輯,卻從慈善歌開始再找出80年代世界意識形態轉變的範列,以當時世界現象開展整個展覽。

將傳說成真
這個 〈Hall of Fame〉 是展覽中的靈魂人物 Boomtown Gundane 那首不曾存在的歌曲的宣傳品,Gundane 也是個虛構的人物。楊嘉輝為展覽進行資料搜集時,在網上發現有關一位名為 Boomtown Gundane 的南非音樂家,創作了單曲〈Yes We Do〉 回應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的故事。幾經追尋,藝術家發現 Gundane 的故事是網上假新聞,於是將錯就錯將傳說人物成真。第二個展廳是楊嘉輝幻想中 Gundane 客廳的模樣。裏面盡是 80 年代那種浮誇的陳設,整個房間有布幕圍繞,上面印有〈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的歌詞並在慢慢轉動。

轉動深化那滲入的感受,布幕上的歌詞能看到;現場播放著 5 個不同版本的〈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五個版本聲音混集一起,有聲但聽不清楚。「不同的human voice是展覽形式(Form)的主軸,這裏的形式既指聲音的質地,也有視覺元素及展覽結構上的考慮。像 80 年代末 Janet Cardiff 的〈The Forty Part Motet〉,一個有 40 個揚聲器的作品,那根本是一個塑雕形式。我的作品中從來都有視覺考慮在裏頭。」楊嘉輝經常用 Form 去解釋今次展覽的概念,於是他的 human voice 有能聽見的,也有聽不見但看見的。

雙年展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藝術家的作品中從來都有視覺考慮在其中。

HOT OFFER

跟自己說話
在香港版本的展覽,加了一個新的鋼琴裝置。在第 4 個展廳中播放著楊嘉輝在香港最南的海面,以隨機數字代替歌詞唱著〈滔滔千里心〉的錄像。展廳的另一端是一座自動演奏的鋼琴,琴鍵之中裝有「生命麵包」包裝紙、地鐵車票、回歸前通用的身份證明書等,琴奏著〈凝聚每分光〉。「在威尼斯的香港館樓上有當地居民,感覺既家居又凌亂,環境不乾淨,於是形式要好實淨。整個展覽氣氛到個別的作品都很理性,不是『刀仔拮大脾』那種。假如在香港的展覽也照版煮碗,未免少了點個人感受,亦不貼近現時的氣氛,於是覺得要多做一個較感性的作品。」楊嘉輝形容這個作品像有個香港人跟自己說話。「好像自己在拍自己膊頭以作安慰,姿態從打開到收起,像自己坐在琴前大力彈奏。」他邊說邊做、繪影繪聲地做出想像中那個獨坐琴前的人的形象。

雙年展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楊嘉輝的賑災專輯
世界巡迴演》 展覽
展期:即日至 5 月 6 日
地點:西九文化區 M+ 展亭

雙年展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工聯會合唱團無聲但有力地唱出〈We Are The World〉。

雙年展載譽歸來:藝術家楊嘉輝《賑災專輯世界巡迴演》展覽

在香港版本的展覽,加了一個新的鋼琴裝置。

Graphic by Wing Chan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