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5 Oct 2017
有說每個人心中都其實住了個小孩子,即使是已經長大成人,心裹的小孩還會不自覺地以不同方式呈現。 不論成長至甚麼年紀,人們總是對幾歲大的小女孩特別疼愛,以下這 3 位不同風格、卻是以畫小女孩為特色的藝術家,他們以小女孩為筆下主角,很大程度上其實也是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射。
1
奈良美智:大頭女孩
好多人都會對奈良美智選擇以小女孩作為筆下的創作對象而感到好奇,原來一次到訪香港的經歷,開啟了他日後創作小女孩之路。有指在 80 年代時期,奈良美智因一次到訪香港的時候看見一位大眼、額高、可愛而又帶點邪惡的小女孩而受到啟發,對有著大眼睛和大頭的兒童形象相當著迷,直到後期發展成以兒童頭像為主的角色風格,並於作品中塑造各種帶有情感的眼神為人所認識,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為「純真的」小女孩面上卻流露出斜視的眼神,這是奈良美智的作品最顯著的靈魂,也是其作品的最大特色。

奈良美智於 1959 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在他的童年時代,那是個正值日本急速發展的 60 年代。他的作品下,小女孩總好像「孤伶伶」一個人,加上其作品幾乎不含有透視的背景,只以淺色和白色的背景來突顯出人物主角,這種在作品中刻意「留白」的方式,原來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他曾經在訪問中透露,在畫作中的淺色和白色源於故鄉青森的冬天,每逢到冬天就會下大雪,所有東西都會被一片白雪掩蓋,這個印象已經深入了他的內心。目前他的作品已被許多博物館收藏,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是世界藝壇上擁有相當知名度的藝術家。
3
韓國藝術家 Sung Hye Rim:成長的悲喜交集
Sung Hye Rim 的畫作總有一個小女孩在其中,小女孩是她創作的風格,對小女孩「情有獨鐘」的原因,也是來自她的成長經歷:「自從我上大學以來,我一直以小女孩作為筆下創作的主角,亦是自己對現代生活感受的回應。經常出現在我作品中小女孩,那代表着我不同的角色。」細心觀察 Sung Hye Rim 的畫作,不難發覺她筆下的小女孩總是一個人,有種靜謐的安寧、卻又同時帶點孤離感,這種微妙卻細膩的感覺跟她的個人成長不無關係,作品呈現出她童年純潔無辜的一面,但同時亦包含其童年時期所受過的創傷:「 我的作品通過一個小女孩來表達我的內心世界,她們眼中流露出對生活的樂觀與好奇,但有時候也給人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我的作品中的大部分的孩子都閉上眼睛,這是一個可愛而純潔的小孩形象,但是同時亦反映出不安的一面,對於進入社會有着不安和害怕,時刻為生活而煩惱,而且也蘊含着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隱藏着的情感和難處。小女孩在我的作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象徵着自我投射,慾望和創傷,希望透過小女孩對生活的夢想和幻想來代替成年的感覺。」

來自韓國的新晉藝術家 Sung Hye Rim,筆下創作的主角以「小女孩」為特色。Sung Hye Rim 的作品訴說的是每個人的故事,而不僅僅是她自己的故事,就好像鏡子一樣,讓觀眾從作品中看見自己或許熟悉、或許陌生的投射。
5
90 後畫家 趙綺莉:給愛麗絲
看過這位 90 後畫家趙綺莉的作品,都會產生「畫如其人」的感覺,事實上,她擅長將小女孩化為筆下的主角,那些成長所帶來的疑惑,都一點一滴落墨於《愛麗絲》身上。趙綺莉創作的畫作系列以《愛麗絲》揭開序幕,顧名思義,畫中的那個小女孩就是愛麗絲。這個小女孩是她繪畫的主角,也是繪畫的重點,可以感覺到小女孩愛麗絲看起來很憂鬱:「我是一個有點情緒化的人,情緒是我創作的豐富的靈感來源,而 gloomy 在情緒中佔了很大部分。我喜歡把我的情緒投入到創作的人物裏頭,試圖以一種含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
她筆下的小女孩其實是她自己內心的反射,換句話說,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自畫像。「我總是將自身的一些東西融入到所創作的人物當中,從而可以盡情地描繪自己、美化自己、記錄自己、迷戀自己、隱藏自己以及虛構自己。於是,小女孩成為我的替身,她承載著我的情感,在畫中表現我的內心世界。我基本上不畫男孩,因為畫男性的時候我沒有代入感,那就難以表達我的情感。我認為不投入感情畫出來的作品是沒有靈魂的,是不能觸動觀者的內心的。畫小女孩能讓我釋放情緒,能夠舒暢地表達我的內心,這帶給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愛麗絲》這個最具影響力的童話故事之一,對她而言,卻有着不一樣的意義,是她對童年生活的印象。現實與「仙境」同樣充滿了未知,命運給她安排了種種奇遇,有幸福美好的,也有悲傷無助的,有驚喜也有驚嚇,現在回憶起來,一切都讓她覺得份外彌足珍貴。

來自中國廣東的 90 後年輕藝術家趙綺莉,於2013 年開始在校內發表作品後才開始於藝壇上漸露頭角,近年來在中國各地舉辦過展覽。她認為只有畫女孩能夠讓她得到代入感,畫出有靈魂的畫作,從而觸動觀者內心,讓她釋放情緒,在畫中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