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Art & Design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若要以一幀圖像凝住香港,你的腦海會浮現甚麼?蜿蜒的維港海岸線、展現時代變遷的公共屋邨建築、連結過去的霓虹夜景,還是只留在記憶中的九龍城寨?藝術是美的展現,也是一份想像與記錄,透過不同的角度與媒介,藝術家既凝住、也凝聚了香港的點滴瞬間。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鄉村的藝術家 Rick Lowe,在 Gagosian 的香港藝廊舉行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以抽象繪畫重新詮釋香港的城市景觀。這位 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 得主透過獨特的藝術語言,將自己對香港的零碎記憶轉化為充滿活力的視覺敘述,探討社區、身份與都市發展的複雜關係。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我對香港的記憶非常碎片化。」Lowe 坦言。他於 2012 年首次造訪香港,當時僅停留兩日,只留下零散印象,卻反而成為這次創作的靈感。展覽的核心作品《港灣碎影》最初是一幅巨型畫作,由 21 幅 4 乘 4 呎畫布組成,總尺寸達 12 乘 28 呎。Rick Lowe 在完成約六成後,大膽地將作品拆解為 9 幅獨立畫作,每幅由 1 至 6 塊畫布構成,並透過調整視覺元素和展示方向,為每件作品注入獨特個性。「這是我對無知的坦承,我沒有能力將它們拼湊完整,所以讓它們保持碎化的片段狀態。」他同時強調作品的展示方式是開放的,觀者大可將每幅作品 90 度甚至 180 度旋轉擺放,如拼圖般拼湊組合。「它們都沒有唯一的、絕對正確的展示方向,這正好反映抽象藝術的自由詮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Lowe 的創作源自對地圖與多米諾西洋骨牌(dominoes)兩者之間關係的探索。為了理解社區脈絡,他必須學習閱讀地圖。「我對地圖的美學非常感興趣,不但研究土地使用與基礎設施地圖,也愛欣賞各種地圖配色的純粹美感。」透過地圖,他獲得色彩與構圖的直觀創作靈感,並赫然發現骨牌的點數排列與地圖結構不謀而合。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這位社會雕塑(social sculpture)的先驅在進行社區工作時發現,傳統的社區會議往往無法讓基層居民自由發聲。「大多數時候,貧窮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總感到自己無法在這些場合發言,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甚麼都不懂。」Rick Lowe 解釋。「但我無意中察覺到,當我在他們的西洋骨牌牌局旁觀戰時,大家一邊玩牌一邊對話的內容非常精采,有許多關於社區發展的獨到見解。」在輕鬆的氛圍中,人們往往更願意分享真實的想法。Rick Lowe 為此學玩西洋骨牌,藉此留在牌桌旁。「雖然我玩得不太好,經常感到無聊。」他聳聳肩笑着說。iPhone 的出現,更是讓他得以隨時拍攝記錄各種骨牌圖案,後來他開始以手繪描摹骨牌點陣,意外發覺這些圖案與城市規劃地圖的相似之處,「地圖與骨牌之間存在一種關係,兩者都以線條、點陣和空間關係構成一種隱喻。」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在他這次的作品「港灣碎影」系列中,藍色的複雜幾何圖形象徵維港水域,綠色代表香港的山巒和公園,而白色和紅色圓圈按骨牌點數排列,則如 Rick Lowe 所言「宛如城市邊緣燈火中閃爍的花朵」,這些標記形成了他獨特的視覺語言。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1993 年,他與其他藝術家在美國德州侯斯頓第三區共同創立了「排屋計劃」(Project Row Houses),將 22 棟荒廢的獵槍屋改造成充滿活力的文化區。這個被視為社會實踐藝術重要範例的項目,為他贏得了 2014 年 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2015 年從計劃的執行職務退下後,Lowe 重返畫布上的藝術創作。「在進行社區工作時,人們期望你努力獲得知識,從而了解背後的答案。但繪畫讓我有機會探討問題——我們不知道甚麼?我對香港不了解些甚麼?」這種從實踐到反思的轉變,讓他的抽象作品承載了豐富的社會意涵。「當我們生活到某個階段,我們必須從獲得知識,轉而透過提出疑問,讓知識向我們走來,而不是將我們認為知道的知識,直接套用到眼前事物之上。」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選擇 Gagosian 的香港藝廊作為首場亞洲個展的舞台,對 Rick Lowe 而言別具意義。這間由 Larry Gagosian 於 1980 年創立的藝廊,2011 年在香港開設首個亞洲空間,選址於中環畢打行這座 1923 年建成的歷史建築內,佔地 5,200 平方呎,由倫敦建築師事務所 Caruso St John 設計。Gagosian 代理包括 Damien Hirst、Jeff Koons、村上隆等重要藝術家,年銷售額超過 10 億美元。其香港藝廊自開幕以來,已舉辦了 Andreas Gursky、曾梵志、Richard Prince 等重要藝術家的個展,確立其在亞洲當代藝術界的重要地位。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對於香港觀眾,Lowe 希望他們能帶着問題離開這次的展覽。「對我來說最糟糕的情況是,他們離開之後,就立即知道作品的意義——我希望他們是帶着關於作品的疑問離開的。他們可以問:這位藝術家想對香港說甚麼?但他們不是要我來回答,即使他們來找我回答,我也無法為他們回答。然後他們必須帶着這個問題思考,問自己:這些對我來說意味着甚麼?」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這種開放式的詮釋方法與他在社區工作中學到的智慧一致:真正的理解來自參與和互動,而非被動接受。正如他所說:「繪畫和所有藝術對我而言,必須是雙向的。你提供一些東西,但也要接收一些東西,我認為這是一個共同學習的過程。」Rick Lowe 認為抽象藝術的意義在於「給人們一個起點,讓他們進行自己的探索」,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大師級藝術家,「我喜歡看着畫作說:你想成為甚麼?就像孩子一樣,你長大後想成為甚麼?告訴我,讓我看看能否幫助你實現。」

以圖像詮釋香港!Rick Lowe 首場亞洲個展「港灣碎影」,將記憶轉為活力的視覺敘述

在中環 Gagosian 的空間裏,Rick Lowe 的「港灣碎影」不只是對香港的視覺詮釋,更是一個邀請觀眾參與城市敘事建構的開放平台。每一片色彩斑斕的碎片,都等待着觀眾賦予它們新的意義和連結。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