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BAZAAR at WorkCulture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文物的存在不僅有助大家認識歷史,那些可移動的藏品,例如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織品等,甚至會令大家有如超越時空,尋探着傳統文化,了解以往人類的生活狀況。故此,負責保存、傳承這些珍貴藝術文化資產的「可移動文物修復師」(Conservators For 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在「香港人才清單」之中,一直是相當搶手的專才。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化身「文物醫生」

要文物得到適當維護與保存,不單止要定期替它們做「體檢」,透過「善後性保護」或「介入式保護」(Interventive Conservation)方式,詳細檢查、識別需要修整的部分,以制訂修復方案,改善文物狀況。另外,亦會採取「預防性保護」(Preventive Conservation),小心偵測放置文物的環境,以確保溫度、濕度、照明等情況,不會對文物造成破壞性影響。因此,坊間不少人都會將文物修復師,,比擬為對珍品望聞問切的「文物醫生」。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除妥善保護具歷史價值的瑰寶外,修復師亦會參與修復研究,在科技協助下進一步了解古代工藝的材質及製作手法,豐富藏品資料。於西方文物保育界,甚至將這類涉及科學分析的研究工作者,細拆成修復科學家(Conservation Scientist),由他們與博物館專業人員及藝術史家一起合作,共同尋求文物保護的有效解決方案。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基於修復師的角色任重道遠,以致在全球多個國家都要求從業員需持有較高學歷及認證,方可執行職務。以日本為例,由當地「國寶修理裝潢師聯盟」設立的「修理技術者資格制度」,有嚴格規定,不同等級的修護師只能進行符合該級別的工作,不可越雷池半步。在美國,如要成為合資格的文物修復師,必須在本科具備碩士或以上學歷水平;相關學科並會將專業細化,按照文物類別,仔細分成不同專科,例如壁畫、金屬品、陶瓷器等,以便畢業生可根據專長,各司其職,令不同種類的歷史文物,可保存得更好更長久。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晉身「文物修復師」主要管道

照顧文物時,由於主要針對的是其化學或物理上之破損狀況,從而作出修繕。因此,躋身修復師行列的人,如非主修文物修復學,一般亦要有應用化學、化學、材料科學、材料工程,或同等學科的底子。假如接受過美術訓練,對於修復師的工作,將更為有利,因修復畫作(Easel Painting)時,往往涉及藝術手法,如擁有相關技法基礎,面對工作時,便可更游刃有餘。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由於香港至今仍沒有大學開辦與文物修復有關的學士或更高階課程,有興趣在這一領域發展職涯的有心人,都會循外國深造途徑,取得入行的「入場券」。現時較為熱門的升學管道,以英國、美國、澳洲及加拿大為主,當中以英國的選擇較多,入學門檻亦較「平易近人」,而人氣比較高企的學府包括:英國倫敦藝術大學的「保存碩士」課程,焦點是紙本文物修復,包括各類紙張、印刷品、書籍及繪圖的保存及管理。另外,英國杜倫大學的兩年制的「考古博物館文物保存」碩士課程,則以實務為主,學生在第 2 個學年會於大型博物館的保護實驗室實習,為將來實戰做好準備。另外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學院保護中心碩士課程、澳洲墨爾本大學「文化物質保護碩士」課程及加拿大皇后大學「藝術保護碩士」課程也很受歡迎。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數碼年代:媒體藝術修復師

自從踏入數碼年代,在文藝修復領域上,亦漸次衍生出另一範疇之專業:媒體藝術修復師(Media Art Conservator),這些專家的其中一項偉大任務,就是將那些彌足珍貴的經典電影,透過數位化修復予以新生。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要將一部菲林電影掃描成數碼影像,即使有電腦器材幫助處理,但去除老化膠卷、替影片調光、修復音訊檔案的過程,也需人手配合軟件逐格修改,工序殊不簡單。媒體藝術修復師亦會因應數碼科技產品不斷升級而展開數碼修復。其中一個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將由 Flash 製作的 2D 動畫,以 Adobe Premiere 視訊編輯軟件重新製作,令作品在新式數碼系統上再次展現給觀眾欣賞。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當要修復這類視訊、聲音或電腦科技導向的藝術品時,所涉及的是 IT、電腦程式語言與編碼邏輯,還有影片拍攝、剪接,甚至是 2D、3D 動畫製作知識,因此專業門檻絕對不低,從而形成近年在全球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以至私人展館也出現求才若渴現象。由於需求殷切,一些知名院校提供的相關課程,亦愈來愈多人問津,如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電影保存」課程、美國紐約大學「流動影像檔案與保存」碩士課程、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流動影像保存與呈現」碩士課程等。

「可移動文物修復師」多方面修護文物,承傳歷史文化

對於有志於從修復途徑,傳承電影文化的人,不一定要出國寒窗苦讀,也可圓夢。自 2019 年香港政府將保育電影文化列為重要課題,康文署轄下的香港電影資料館亦積極將菲林電影數碼化,吸納電影修復技術人才。根據資料館的資料所示,入職技術員的門檻並不算高,入職後亦有提供在職訓練,透過師徒制傳授修復菲林的技術,當中包括檢查菲林的受損狀況、記錄菲林的醋酸物質,以及指導學員使用掃描儀器等。有文化傳承使命感的人士,不妨留意一下招聘近況。

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