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的士司機眾生相
Travel

南美的士司機眾生相

admin admin
BY 日希
  • 25 Aug 2014

曾在旅途遇見一個瑞士人,經常出差公幹,每次踏出機場,必乘坐的士,大概與接觸得多不同國家的的士司機,他得出一個結論,認為的士司機反映該國市民的待客之道,十足旅遊大使。雖然,我完全認同的士司機就是旅遊大使這講法,但也同意的士司機態度多少反映一點民情,在拉丁美洲的經歷,尤其深刻。

由於治安問題,初到墨西哥旅居時,我被勸諭不要在街上截的士,尤其晚上最好電召的士。這無疑是較安全的做法,但注意必須留意幾個要點。首先必須講清楚地址,我試過單講當地最著名的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在我居住的社區兜了十分鐘,最後被逼折返原地,更要付足前往大學區的車費。

時間掌控才是難關。電召的士台通常告訴乘客等 10-15 分鐘,但等 20 分鐘以上,實屬等閒。很多時候,還會發生漏單事件。還有盡量避免大紙 500 披索找贖,不要以為上車前溝通過就安全。試過很多次,明明告知司機我只得 500 披索,上車時說好無問題。到達目的地,才知道沒有零錢,然後司機會禮貌又緩慢找尋油站或便利店,為乘客找贖。另外,墨西哥城經常封路遊行,常常塞車,很難預算時間,所以如打算乘搭的士,必須預留充裕時間。

然而,司機們卻會確保乘客在途中不愁寂寞,因為墨西哥人都很健談,尤其見到遊客,例必好奇問乘客從哪兒到來,話題一旦打開,整個車程,都會說個不停,包無悶場。


鐵幕內的鐵漢柔情
相比下,古巴首都 Havana 司機就比較寡言,而且說一不二。在墨西哥和古巴乘坐的士,都是在開車事前商議好價錢。試過酒店職員弄錯了價錢,將本來兩美元的車資,說成三美元。我只問了一句:「不是兩塊錢嗎?」司機本來打開了車尾箱放行李,一見價錢談不來,立刻二話不說,關上車尾箱以示抗議。因為趕時間,所以我便就範,誰料到達目的地時,司機說車程原來不遠,只收我兩美元。更試過黃昏時分,去一個較偏遠的地方,下車前,司機好心說那兒很難截的士回程,約定一小時後來接我。到了約定時間,來的是另一位的士司機,他說原來的司機有客來不了,所以拜託了他。

在這個外面看來的鐵幕國家,在「鐵幕」內我遇見的古巴人都很健談,就算問及他們的工作安排,他們笑容滿面,很願意回答。



阿根廷 高傲的害群之馬
有人說阿根廷很像法國。Bueno Aires 的建築風格和城市氣氛,與其他拉美國家大有不同,多了一分歐洲的雅緻味道。 當地人打扮時尚、談吐優雅,也把自己看高一線。阿根廷的西班牙語發音和其他拉美國家有些不同。很多次我用西班牙語講完目的地,的士司機便以高傲的語氣,更正我的發音。比較自在是不用花時間講價,只要上車時和司機協議跟咪表付錢便可以。

然而,凡事也有例外...在離開阿根廷的早上,從酒店到機場卻遇上不誠實的司機。上車時,明明講好根據咪表收費。可是到達機場後,司機卻說要收來回費用,並說車內告示上司機有權這樣收費,原因去了機場,可能沒有乘客返回市區。但見明明是繁忙時間,無客之說根本是藉口,而且沒有事前協定,我絕不屈服,結果勞動機場警衛,差點報警方才平息。

遇見各樣的的士司機,反而更像拉丁美洲的遊歷,難於估計,又驚喜處處。南半球的國度,果然有著另一套軌跡,一切和我熟悉的香港彷彿反轉過來,總是教人意外。

更多相關專題:
《Lonely Planet》作者 Piera Chen 旅行的意義
法國新焦點 巴黎半島酒店
全球 10 大必去沙灘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