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奧斯卡最佳電影大熱《羅馬》必看 4 大原因

- 21 Feb 2019
Netflix 原創電影《羅馬》獲得 2019 奧斯卡金像獎 10 項提名,上映以來好評如潮,早前已經奪得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以及金球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外語片兩項殊榮,各界亦看好其能在奧斯卡再下一城,成為最佳電影的黑馬。到底這部電影有甚麼過人之處呢?

《羅馬》源自導演童年經歷
電影《羅馬》以 70 年代墨西哥城羅馬區的一個中產家庭為背景,女主角 Cleo 作為原住民女傭,一直盡心盡力服侍白人僱主,並視其子女如己出。不過,好景不常,男主人後來拋妻棄子、Cleo 未婚懷孕卻遭情人拋棄、加上墨西哥的政治動亂、打破了她們平淡美好的生活。Cleo 與女主人 Sofia 因而開始打破主僕隔閡,一起面對難關。

細膩的故事原來源自導演艾方索柯朗的童年經歷,電影片尾寫着「獻給 Libo」,正正就是導演的家傭。她不但悉心照料導演一家,並經常向其講述自己的鄉下生活,令導演以此作取材。為了重現當年的時代氣氛,導演選擇在當地取景,並盡力還原童年老家面貌。在劇本與場景的互相配合下,難怪電影能如此生活化,平凡卻能打動人心。

成熟迷人的黑白鏡頭
過往在荷里活大放異彩的電影《地心引力》和《末代浩劫》,導演艾方索柯朗與攝影指導 Emmanuel Lubezki 合作的長鏡頭的確令人難忘。今次於電影《羅馬》,導演選擇親身操刀兼任攝影指導,再一次以長鏡頭震撼觀眾。

譬如開場 Cleo 清洗地板的長鏡頭,在水流往回中映照飛機劃破天空,既定下平淡生活泛起漣漪的基調,又與結尾的飛機鏡頭首尾呼應。而海灘戲作為本片的高潮,導演同樣憑長鏡頭,將 Cleo 不顧一切拯救僱主子女的真摯情緒,完全呈現予觀眾。

導演亦刻意將彩色拍攝的影像,透過知名後製團隊將其轉為黑白,並細緻調整畫面每個物件的明暗深淺,令電影充滿復古感。黑白畫面結合緩和的平移廣角鏡頭、長鏡頭、環境背景聲,以抽離的客觀角度等,展現如詩般優美自然的墨西哥風情。

大膽選用素人演員
電影另一特別之處,就是導演大膽起用原著民素人 Yalitza Aparicio 擔當女主角。她原本打算大學畢業後投身教育界,卻在機緣巧合下參加了電影試鏡並獲得參演機會,更憑此處女作中出色的演技獲提名今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實際上,電影《羅馬》拍攝期間並沒有提供完整劇本予演員,單純地由導演在每天開拍前向演員講述大概劇情與對白,餘下的就交給演員自由發揮。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揣摩角色,即使對戲中飾演女主人 Sofia、從影 20 年的資深演員 Marina de Tavira 來說亦深感困難,而對毫無演戲經驗的 Yalitza Aparicio 更是一大挑戰。

不過,正正因為沒有劇本,拍攝時很多時候都需要靠演員的想像力和個人生活的經驗演出,因此自然流露的心態反而令她們的表現更貼近真實生活。素人出身的 Yalitza Aparicio 能夠將女傭純真善良的個性活靈活現,實在值得讚賞。

奪獎將創奧斯卡紀錄
電影《羅馬》是奧斯卡金像獎歷史上首部沒有正式票房而獲提名的電影,全因發行商 Netflix 是串流服務商,並未正式與傳統電影院線建立合作,甚至遭到大型連鎖電影院抵制,僅於約 100 間戲院上映。作為 Netflix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電影,若然能獲得獎項,定能開創串流影音平台更多可能性。

另外,《羅馬》全片對白語言為西班牙語與墨西哥原住民語,若然能奪得最佳電影,則會成為首部非英語電影獲得該獎呢!而女主角 Yalitza Aparicio 亦是首位獲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原住民演員。

順帶一提,如果將《羅馬》的英文片名「Roma」倒過來拼,則會是西班牙語的「Amor」,即是愛的意思,名字別具心思。不論電影《羅馬》最後能否橫掃奧斯卡,鏡頭運用與敘事方式實在出色,當中的主僕情懷亦令人感動,實在是不可錯失的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