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的哲學!選購禮物和轉送禮物都大有學問
Culture

送禮的哲學!選購禮物和轉送禮物都大有學問

一生人會度過幾十個聖誕、遇上幾百至幾千次朋友家人生日,更有各式各樣的節日,挑選禮物絕對是絞盡腦汁的一環!踏入十二月,相信大家都已經著手挑選聖誕禮物,但你的一番心意,如何才能令對方「照單全收」呢?美國科羅拉多州從2008年起,設立「全國禮物轉送日」,可見禮物轉贈亦愈趨普遍,不再是社交禁忌!但在香港,有些轉送禮物的技巧也是不可不知的。

關於選購禮物
1. 不要只挑選自己喜愛的
有學者提出,送禮及收禮者期望不同,禮物會被貶值,價錢與收禮喜悅度也未必掛鈎。《實驗心理學雜志:總論》(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在 2012 年 11 月發表的研究文章提到,在成功挑選禮物後,送禮者得到的滿足感其實跟收到禮物的滿足感是相約。但你所花心思、花金錢挑選的禮物卻未必符合對方的期望,所以挑選禮物時,不妨想像一下對方拆禮物那一刻的表情,細心想想禮物對於收禮者是否實用。

2. 貴不等於好
明尼蘇達大學的教授 Joel Waldfogel,在其著作《送禮經濟學》(Scroogenomics︰Why You Shouldn't Buy Presents for the Holidays)指出,價錢與收禮喜悅度未必掛鈎,禮物會被貶值。送禮者可能會覺得禮物「抵買」又感覺良好,但當不合收禮者的心意,直情會造成「浪費」,對送禮及收禮者都不符合經濟效益。

3. 送出容易被轉贈的禮物
在聖誕 party 中的抽禮物環節,往往很容易抽到留待明天也用不著的禮物,轉送他人也未必有用途。為了減少這樣的不良循環,我們可以選購一些對於大家都實用或即使不合用也容易轉頭的禮物,例如香水、潤手霜等。請不要再送相框、杯、家居擺設之類的 「十大不想收到的禮物」了!

4. 職場送禮不宜太貴重太個人化
職場送禮要避免讓同事覺得目的,彼此最好不要送太貴重;太個人化的禮物,如領呔、圍巾、首飾,如對方不喜歡又不好意思不戴。所以貴重和個人化的禮物還是送給摯愛和親人吧。大時大節,建議送親手做的小禮物給同事一同分享,例如曲奇和小手工擺設,在形式之外亦別具意義。


關於轉送禮物
1. 轉送禮物要重新包裝
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必然的,但很多人其實連這一步都不會做!為表誠意,不妨買一張漂亮的包裝紙或禮物盒,花少許心思把禮物重新包裝並寫上心思卡,讓人看上去禮物是第一手的,即使被發現是轉送的,對方也會念在你的一番心思,不好意思生氣。

2. 禮物轉送對象要注意
為了避免禮物在多番轉送之後再次回到同一個人手上,轉送禮物一定要送給與第一手送出的人(希望是第一手)不同社交圈子的人。試想想,如果你媽媽送給你的圍巾,最後卻在表哥身上穿著,這是多尷尬的事!同事、同學、朋友圈子也要盡量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

3. 不要送出為你訂造的禮物
上面提到,要確保收禮者一定會喜愛和會使用這份禮物,不然,它最後只會再次被轉送。如果把為你度身訂造的禮物贈送給別人,收禮者更是尷尬,不知用不用才好。另外,轉送禮物前,要細心檢查禮物上有沒有上一位送禮者為你而留下的痕跡,例如手寫的贈言、刻上去的名字之類。下一位收禮者如果看到這些為你度身訂造的字句,即使禮物多適合,也不敢使用!

4. 將昂貴的禮物送給親密和家人
在轉送禮物前,記得上網查查禮物價錢。昂貴的禮物可能會讓收禮的朋友有回送的壓力。如果別人贈送的昂貴禮物你已經擁有,將它轉送給親密友人或家人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為他們比較不會有回送的壓力。只要你在送禮前誠實說明轉送的原因,他們也會如收到第一手禮物般高興。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