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中的藝術:子承父業
香港每區的店舖一式一樣,連鎖店林立,彷彿已續漸失去獨有的中西文化氣息。其實只要在這節奏急速的城市中放慢腳步,仍然不難發現屹立多年的香港特色老店。
筆者經過灣仔春園街不下數百次,見證不少店舖興衰變遷,唯獨自 1962 年創立的愛群理髮店,筆者一直未有留意。理髮店的入口不足 3 米,門口更被旁邊花店出售的盤栽植物遮掩著,彷彿是現代都市中的小天地,一顆隱世遺珠。紅白色的門口仍然掛有舊式理髮店的傳統旋轉掛牆燈箱,筆者途經當日正想用手機把愛群理髮店的懷舊門牌拍下,豈料店主探頭出來說「不要害羞,可以入內拍攝。」
愛群理髮店已有 53 年歷史,店主卻出奇地年輕。言談間發現,Mark 是理髮店第 2 代傳人,爸爸劉師傅多年前於鄉下學藝,及後來港開店,直至 2 年前細仔 Mark 接手才正式退休。
以為劉師傅會因為 Mark 接手生意而感到高興,事實卻相反,「爸爸一開始是反對的,認為於街邊小巷經營舊式髮型屋沒有出色,他希望我做寫字樓工。」即使 Mark 未獲得爸爸的支持,但他仍然堅持周末落舖幫手,最終感動老爸把廣東式剪髮技藝傳授給他。Mark 最後亦辭去攝影師工作,專心打理愛群。「年少時沒有太大感受,直至有一次看王家衛導演拍攝的電影《墮落天使》,一幕講述金城武捉住敵人的頭淋水洗頭,才開始感覺到自己應該接手生意。電影那一幕正正於愛群理髮店洗頭的位置拍攝,既然大導演也將舊式理髮拍進電影裡,那理髮仍然有所發圍吧!」
廣東式理髮著實有它的可取之處,師傅需要一腳踢,除了懂得洗頭剪髮的基本功夫外,更懂得用剃刀修剃面上鬍鬚,甚至修剪鬍子的造型。早前 Movember 男性健康月,林德信也要專程拜訪愛群理髮店打理鬍子。(閱讀「Movember」專題:有鬚好定無鬚好?)
本地香港人不懂得欣賞傳統手藝,外國人卻視愛群理髮店如瑰寶,喜歡它快靚正,無需如現代髮型屋般需要預約時間,剪髮時間又長。相比起電動剃刀,傳統剃刀更加貼面,潔淨,能夠維持髮型或鬍子較久。
舊式理髮店於香港買少見少,師傅們都已 7、80 歲,遠超退休年齡。Mark 非常希望能夠將爸爸的廣東式剪髮手藝延續下去,「希望愛群理髮可以入舖,甚至開分店,最想有更多年輕人學這門手藝,將這個文化延續下去。」
訪問當日,店內坐著一位於加拿大長大,來港工作的年輕男子, 細問下 Kelvin 初來港時從事 IT Finance 行業,後來感到迷惘,因不想一輩子對著電腦做人,而毅然轉換行業到新式 Barber Shop 學剪髮。「自小於加拿大居住時已非常喜歡 60 年代的陸軍裝,老師傅的 fading 技巧做得非常好,放假時會到愛群理髮店交流,或許可從 Mark 的爸爸劉師傅身上學懂些少秘技。」Mark 的新式懷舊剪髮老一輩街坊未必能夠接受,而且收費亦較傳統廣東式的昂貴一點點,所以兩母子現在於店舖拍住上,負責不同客群,更多了相聚的時間。劉媽媽表示:「丈夫劉師傅手勢好、對人真誠,Mark 亦盡得爸爸真傳,所以客人都會回來光顧。看見兒子能夠自立,我也感到非常安慰。」相信比起任何名貴禮物,兒子 Mark 願意子承父業,秉起宣揚舊式剪髮的使命,是最珍貴,最刻骨銘心的父親節禮物。
地址:香港灣仔春園街 20 號
電話:2573 3508
愛群理髮店 facebook
更多香港故事:
訪問:Brian Cha 運動啟發人生
紀曉華 興趣當飯食Photographs by Jens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