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不再? 6 個角度詳盡劇評《黑鏡 Black Mirror 》第 5 季
Culture

「神劇」不再? 6 個角度詳盡劇評《黑鏡 Black Mirror 》第 5 季

被譽為科幻「神劇」的作品《黑鏡》,不知不覺已經播出了五季。在剛推出的最新一季中,就以明星效應作賣點,三個單元分別有 Marvel 電影中飾演「飛隼」的 Anthony Mackie 、「螳螂女」 Pom Klementieff ;名劇《新福爾摩斯》 中的 Andrew Scott ,還有當今樂壇天后級人馬 Miley Cyrus 。不過,有明星,又是否代表劇集比以往更出色?以下就作一詳盡點評,為大家分析一下新一季是否還應配以「神劇」之名。 

黑鏡 black mirror season 5 明星效應是好是壞?

1. 明星效應是好是壞?

要講今季最大的特色,一定是明星效應。以往四季,劇集都甚少起用有名演員主演,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賣橋段,不是賣名氣。所以當劇組公佈今季陣容時,一向支持劇集的觀眾都被嚇一跳。如上面所講,今季三個單元分別有 Anthony Mackie 、 Pom Klementieff 、 Andrew Scott 及 Miley Cyrus 。

《黑鏡 Black Mirror 》第五季 明星效應是好是壞?

有明星,好處當然是令未接觸過劇集的人被吸引進來,而老實說各位演員也確實稱職,尤其是Andrew Scott ,演技更令整個故事都提升,而在 Miley Cyrus 的單元中,也能完美利用到她的歌手背景,所以這季的明星效應都算是成功。

2. 虛擬戀愛橋唔怕舊?

2. 虛擬戀愛橋唔怕舊?

在第一集《Striking Vipers》當中, Anthony Mackie 飾演的 Danny 與他的兄弟 Karl 自小相識,到後來因為進入虛擬世界打機,竟在遊戲中愛上對方。故事表達到《黑鏡》一貫的主旨,也相當有趣味性,但新鮮感就一般,因為虛擬戀愛這課題,在之前的季度中早已出現,而且前作絕對比今次更出色。

《黑鏡》第五季 虛擬戀愛橋唔怕舊?

例如第 3 季的《San Junipero》講死後以科技談戀愛、第四季的《Hang the DJ》就講以人性戰勝科技配對,都比《Striking Vipers》來得更有新鮮感,所以只能評價今集的表現,只屬不過不失。

《黑鏡》第五季:諷刺科技

3. 諷刺科技

諷刺科技是《黑鏡》最重要的主旨,講述在新世代,人怎樣反被科技所害,失去私隱、自主、自由。基本上今季3集都有圍繞這個主題,例如第 1 集《Striking Vipers》中,Danny 其實是透過科技背妻偷食,傷害了夫妻關係。而第 2 集中,亦講到現今每個只要上過網的人,都會被「起底」,一切資料都會被查出,令人心寒。

HOT OFFER
《黑鏡》第五季:諷刺科技

第 3 集就主要講黑心經理人以科技取代了歌手真人,亦是講科技發展得太發達的可怕。不過即使如此,三集的深度與驚喜度都不足,比起前 4 季的諷刺力度也大大降低,因此難怪出來的每集評分,比以往多季都低。

《黑鏡 black mirror》第五季:人性描繪

4. 人性描繪

今季的第 2 與第 3 集,著重要更多人性描繪。例如第 2 集中,男主角 Chris 因要與科技公司創辦人對話,而綁架該公司員工。全靠 Andrew Scott 的出色演技,令人物有血有肉,單以人物角度其實做得很出色。對比起第三集《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中的奸角經理人,描繪就片面得多,都是簡單地就表達了人為利益利用科技出賣身邊人。

對比起劇集之前的季度,當然今季失色得多。之前單是第一季第二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講主角反建制,最終都在制度中屈服,人物的變化、轉折、掙扎都描繪細緻得多。

對比起劇集之前的季度,當然今季失色得多。之前單是第 1 季第 2 集《Fifteen Million Merits》講主角反建制,最終都在制度中屈服,人物的變化、轉折、掙扎都描繪細緻得多。

「神劇」不再? 6 個角度詳盡劇評《黑鏡 Black Mirror 》第 5 季

5. 招牌式驚慄感

說《黑鏡》是科幻片,其實更應該說它是「科幻驚慄片」更正確。它除了講科技與人類的關係,更主要是描述科技的恐怖。最經典的莫過於第 2 季的最高分之作《White Christmas》,它講到人怎樣以科技永久拒絕另一個人的任何接觸,又講到人的意識被抽取作為自己的奴隸等等,全部都非常可怕,令人看得心驚膽顫。

不過今季就似乎缺少了這部分,即使是第三集講經理人欲操控女主角的手段,都是意料之內,沒有過往的驚喜與驚慄感覺。

不過今季就似乎缺少了這部分,即使是第三集講經理人欲操控女主角的手段,都是意料之內,沒有過往的驚喜與驚慄感覺。

《黑鏡》原本是英國電視台 Channel 4 的出品,因此背景、文化、演員都是以英國為主。不過到了第三季開始,就被串流電視台 Netflix 買下,並成為其自家作,投放了不少資源的同時,亦以美國娛樂大公司的姿態,改變了英式的小本製作。

6. 小本製作 vs 大台資源

《黑鏡》原本是英國電視台 Channel 4 的出品,因此背景、文化、演員都是以英國為主。不過到了第 3 季開始,就被串流電視台 Netflix 買下,並成為其自家作,投放了不少資源的同時,亦以美國娛樂大公司的姿態,改變了英式的小本製作。

不少人都認為經此改變,劇集的質素下降了,也失去了其原本的英式黑暗風格。來到今季,起用的荷理活明星演員,更見美式背景已完全改變了劇集的風格,是好是壞,相當觀眾也自有定奪。

不少人都認為經此改變,劇集的質素下降了,也失去了其原本的英式黑暗風格。來到今季,起用的荷理活明星演員,更見美式背景已完全改變了劇集的風格,是好是壞,相當觀眾也自有定奪。

Graphics by Jun Chong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