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RL LAGERFELD 時尚巨人回憶錄

- 29 Mar 2019
幾十年來風雨不改在每個他有份掌管的時裝秀謝幕,場外場內都成為眾人的焦點:白髮馬尾,墨鏡、一身 Chrome Hearts 銀器、黑色西裝、高領恤衫,這個身影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Karl Lagerfeld 在時裝界有 60 多年,影響力無遠弗屆,而且不只限於時裝,他好像是一個陪着我們在 人生路上成長的 living legend ,一個無懼一切、忠於自己、開山劈石的人,他是大眾的 life mentor , 在他的說話裡、生活中、創在上、面對人生之中⋯⋯終其一生都是一個榜樣,作為一個時裝設計師,他透過時裝,影響了全世界。在剛過去的時裝周,看到他的最後一個系列, 不禁令人回憶起他過去的事跡,美好的、具爭議性的、有影響力的、顛覆的⋯⋯ 沒有人會否認他不是一個傳奇,他留下來的種種,都是打造一個更好未來的依據。

IN LOVE WITH KARL LAGERFELD
在巴黎時裝周尾聲,Chanel 舉行了 Karl Lagerfeld 最後一個系列的時裝秀,Chanel 在邀請卡上繪畫上 Karl Lagerfeld 與 Coco Chanel 女士並肩同行的素描,並加上「The Beat Goes On」,正正說出雖然這兩位品牌標誌性的人物都遠去了,但精神依然長存於世。開場前,全體默哀一分鐘,之後播放了一段 Karl Lagergeld 的語音聲帶,謝幕時有模特低頭抹淚,悲從中來,觀眾起身鼓掌,隨着David Bowie 的《Heroes》的歌聲,將難過、懷念之情平復下來,思念故人之情卻久久不散,這是真正的 fashion moment。

Chanel 在邀請卡上繪畫上 Karl Lagerfeld 與 Coco Chanel 女士並肩同行的素描,並加上「The Beat Goes On」,說出他們的精神依然長存於世。

ON HIS OWN WAYS
他走了,人們將他神化起來,可是這跟本就不是老佛爺的意向,「I'm very much down to earth, just not this earth.」Karl Lagerfeld 就是幽默,敢肯定的是,老佛爺有着兩個賬號, 一個公眾號,另一個私人,兩個都是他,沒有真或假,他也曾在訪問時透露縱使他享受成為眾人焦點,但卻同時很保護真正的自己。他的說話從不花巧,阿諛奉承,即使對同行也不例外,曾經在 Alaia 去世後公開說到:「在過去的幾年裏,他所做的不過是一些芭蕾舞裙。」又如當年 Stella McCartney 接任他在 Chloé 的職位時,對傳媒說:「我覺得他們應該找一個設計師,而不是一個有名的人。」就算老闆一樣無情講,當初 Wertheimer 家族找老佛爺,希望讓 Chanel 重振昔日的地位,老闆 Alaine 跟他說: 「你要做甚麼都可以,但如果不成功,就賣掉它。」老佛爺回答:「但請知道我會做我決定的事,其他人請不要有話說。」他自負、冷漠 無情、尖酸刻薄,就算對着他自己本人也如是:「我不喜歡喪禮,我也不用任何人來我的喪禮,」,「骨灰隨你們處置,丟到垃圾桶裏也可以。」似是無情但又夠坦白,試問今時今日大力鼓吹正能量的世界,又有誰敢表露自已 mean 爆的陰暗面?在 Karl 建立的體系中,他是有勸說出自己所想,徹底地做自己,再講,他就是喜歡獨自一人看書、畫畫、還有後期一點的弄貓。

GO FORWARD
Karl Lagerfeld 不會甘於利用前人留下來遺產過活,說的是各個品牌豐厚的檔案和史歷資源。他曾說:「我的工作不是要讓 Chanel 套裝活下去,而是要確保它有其 生命。我會做她從未做過的事,要找到屬於我的標記,而必須從 Chanel 的可能性中尋找,必定要和其他東西不一樣的。」在他接掌 Chanel 之前的 12 年,Chanel 只剩下香水來吊命。1983 年,Karl Lagerfeld 上任 Chanel 的設計總監,他由一艘爛破船到現在全世界高級時尚的模範,優雅而且具時代感的標誌。他做過有很多破舊立新的事情, 例如將每年推出兩個系列增加至 8 個,又收購和重整了十多家包括刺繡、羽毛、鈕扣、 山茶花、製錶、羊毛老工坊,而且開設工坊系列,傳承法國手工藝的傳統,將外界對工坊工藝一面倒的認為工藝已死,在重度工業化的社會並無價值的唾棄徹底推翻。

老佛爺說自己在 Chanel 創立了一個體制,新的東西不斷推陳出新,而且從不回望過去,《The Cut》的時裝評論總監 Cathy Horyn 就說他是將高級時裝 publicize , 說的也是,2015 年他把大皇宮打造成 Chanel 超級巿場,模特兒帶着雙 C logo 的購物籃走秀,而超市裡面的罐 頭、零食、汽水都是 Chanel,「平等主義」 得到一次全面的展示。不能不提還有 Fendi/ Fila 系列,也是同出一徹。要到震撼性的,則是 Fendi 破天荒的在長城舉行的時裝秀,將高級時裝帶到所有人都享受到的平台之上,是具歷史性的 fashion moment。Fendi 的 FF logo 也是老佛爺設計,他用 5 分鐘完成了 FF 的草圖,起初只是用作皮草大衣和旅行箱的內襯裡圖案,後來品牌大膽地將之變成手袋、衣服上的面料,令 FF 有着革新、大膽和 fun 的意味,後來更成為了品牌的象徵,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也是上世紀 90 年代的 Logomania 熱潮中的代表之一。

年輕時的 Karl。

ABOUT WOMEN
Karl Lagerfeld 一生都為大量女性設計,而且很喜歡身邊被女性圍繞着,而最影響他的女性應該就是他的母親,可以推測 Karl Lagerfeld 的尖酸、幽默、個人紀律等都是源於 Elisabeth 。她曾告誡 Lagerfeld ,不要吸 煙,因為它會令一雙手變得醜陋。又曾回憶起小時候與母親如何相處:「她總是需要我在 10 秒內回應她的說話,而且要好笑,否則就會得到一把掌。」用如此嚴呵的手發培育出的幽默感也是相當矛盾和不明所以,之後 Karl Lagerfeld 也曾說過他的母親從來沒有看過他的秀,她就:「這就跟我沒有上過你父親工作的地方 探班一樣。」Elisabeth 在當時已經很有自己一套教仔心得,而且沒有因為 Karl Lagerfeld 性傾向而覺得有何問題:「那只不過像頭髮顏色一樣,有人是黑色、有人是啡色,沒有甚麼大不了。」也十分慶幸長大後的 Karl Lagerfeld 愛與女性一起工作,對於女權或女性主義從來都是中立而不是一面倒向女性,他就曾 #metoo 事件發表過具爭議性的言論:「我很厭倦了,不明白那些無名小星為 何還會將 20 年前的陳年往事當新聞,而且更沒有人證。」清醒的人大概都有能力明白他的意思。再之前他就公開評價女性的身形而被評擊,是因為大眾對於一切的女性主義都很抗奮,然而時裝設計師就是要定下美的規則,當 Karl Lagerfeld 持相反的意見,被攻擊也是不能避免。現今的世人要是懷着一夥玻璃心去面對 Karl Lagerfeld 的鐵石心腸,也只會招來不良後果。

LAST DANCE, THE BEAT GOES ON
他對於時尚的貢獻並不是 Cristobal Balenciaga、 Christian Dior和 Coco Chanel 這些設計師那樣,不斷創造 新的輪廓、挑戰不同的美學、發現更好的維度。他的設計更多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良,注入屬於他的標記, 而不是徹底打破。「我從不重複,但我引用。」這句說話 tricky 得來也叫人佩報得五體投地,Chanel 的 little black dress、 2.55 、tweed bolero 等經典都得到重新包裝,增添時代感。所以有人不覺得 Karl Lagerfeld 是一個設計師,而只是一個「造型師」,連他自己在語錄中都提 到:「所有時裝品牌也專注形象設計。」他自己也認同 這一點,因為他不視時裝為藝術,也不會將設計師視為痛苦的天才。「These people don’t buy handbags, they buy belief.」,這明顯地是體制中一個具代表性的思想, 亦藉此影響和啟發了很多後來者,Tom Ford、Riccardo Tisci、John Galliano 都是在他開闢的套路踏上青雲。

可能很多人也不知不覺吸收了 Karl Lagerfeld 一點人生觀、審美觀、哲學,這也就是作為一個啟蒙者最高的境界,「我不需要在我的設計中留下名字讓人記着,要是你做得好就自有人記得。」感謝老佛爺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出現過,而且留下這麼多,為未來的人帶思考的題材、創作靈感與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