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玲《杜老誌》旗袍大師細說婚嫁旗袍、裙褂的堅持
Bride

劉嘉玲《杜老誌》旗袍大師細說婚嫁旗袍、裙褂的堅持

從《花樣年華》的張曼玉,到《一代宗師》的章子怡,大概沒有人會否認,旗袍是最能代表著中國女性傳統美,而這個傳統亦深深吸引著一眾準新娘們,選擇以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在香港,老經驗的旗袍師傅經已買少見少,而自 1962 年開始學師的劉安慶師傅,50 多年來便默默耕耘,製作了無數著名經典電影的旗袍戲服,最近更為女星劉嘉玲在《杜老誌》製作戲服又於《宋美齡傳》跟仲文合作。劉亦永不言休,目前亦活躍於大眾市場為不少愛好傳統的女士們,製作出無數巧手的婚嫁旗袍。

當初為什麼選擇當旗袍師傅?
14 歲那年,父母想我學習一些傳統的手工藝,於是便帶我去當旗袍學徒,從那時開始便踏入旗袍師傅這行業。當時我的師傅已經差不多退休了,我算是最後一批徒弟,以前一起學習的師兄大部份都已退休,香港的上海旗袍師傅已經沒有幾個,這門傳統很快會失傳。

劉安慶師傅的一針一線盡顯傳統技藝的精妙之處。劉師傅說不單是旗袍,就連花鈕的傳統製作也快要消失。

那為什麼你不肯收徒弟,把這門傳統延續下去?
這很難!以前我們當學徒,因為訂單多,可以從師傅哪裡學到很多不同款式的製作手工。現在我年紀大了,自己一雙手能接的訂單不多,能推的都推掉,而且幾乎不接任何男裝訂單,因為男裝衫的製作過程差不多要全程站著做,對我來說真的太累。就算收了徒弟,我能給他學的也不多,總不能只紙上談兵吧!何況年青人沒有耐性,當你過了 20 歲,手的筋骨已經不太靈活,很難再訓練拿這麼幼細的針線幹活。

你覺得旗袍最迷人的地方是什麼?
香港在 60 至 70 年代,許多女性都會穿著旗袍,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服裝,那時候的女性不會穿著裸露衣服,所以旗袍是當時最能展現女性身材曲線和性感美的衣服,是一種古典性感的象徵。

你替很多電影製作旗袍服裝,有沒有什麼難忘事情?
對我來說都是一樣做法,只是你可以給我多少時間而已。最近我替《宋美齡傳》造旗袍,從收到奚仲文的訂單,到製作只有兩星期時間,幸好他們要求很簡單,所以很快就能起貨。劉嘉玲演出的《杜老誌》也是找我製作旗袍,之前她來試身時,跟我說想私下訂製一件冬季的旗袍及外套,說不用趕,可以慢慢造到我退休為止,但我已經沒有體力及時間製造太長身及厚料的服裝,所以我當她開玩笑好了。

最近劉師傅剛完成《宋美齡傳》的旗袍製作。

有沒有一些顧客要求讓你覺很難忘?
曾經有一位家世顯赫的女士找我訂製,想把皮草縫在旗袍內裡,她特意找人來接我到她家中,把30條貂皮轉遞給我拿回工作室。因為布料太厚,真的要人手逐針縫製,差不多用了一個月時間才完成,那次材料及手工費差不多接近 30 多萬。另外,有一些舊顧客從太婆那年代已經開始找我訂製,到現在她的曾孫也找我造衣服,我也笑說幫他們家造了四代衣服。

如你所說,那些舊顧客為何會喜愛旗袍?
大概是一種習慣與偏愛。在我的顧客中,有些是每年固定訂製的,她們日常生活中會穿著旗袍,所以每年都會訂製指定數量,而且從來不會催促我趕貨,只要起貨就會通知她們,她們什麼時候來取貨也可以。有些舊顧客甚至會下訂單說,訂造到我退休為止。

由學師至今,劉師傅說一直只用意大利絲綢,因為質料與圖案是別的布料取代不了。不少舊顧客會每年固定訂製,劉師傅說她們從來不催促,給他自由時間製作。

知道有不少準新娘都會找你訂製,這些顧客喜愛旗袍的原因是甚麼?
其實找我訂製婚禮旗袍的準新娘大多也是 20 來歲,她們大部份都想留為紀念,希望把旗袍保存下去。或許她們都覺得旗袍比較有傳統特色,而且有些客人會很有心,婚禮完畢後會走來的工作室跟我道謝,或寫信來致謝,這些顧客都令我很難忘。

工作室的檯面上貼了一對新人照片,劉師傳說這對新人很有心婚後特意寫信給他道謝,所以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那製造婚禮旗袍和一般旗袍有什麼差別? 
其實款式都一樣,只是顏色及布料上的分別,婚禮用的旗袍顏色都比較鮮豔,就如鮮紅色那些,或者會用偏閃亮布料,像鑲有珠片之類的。現在的旗袍一般都會沿用 50 至 60 年代款式,我們叫那些做「西裝膊」設計。基本上只有製作電影戲服時,才會用上 40 年代沒有任何肩膊縫線的設計。

左頁:WANG PEIYI X SHANGHAI TANG上衣及長褲。
右頁:Bride talk裙褂及珠錬。

Photographers by Lamb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時裝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