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影評|真人真事改編,一代「炒鞋」Air Jordan 崛起經過
Get the Look Culture

《AIR》影評|真人真事改編,一代「炒鞋」Air Jordan 崛起經過

提起波鞋中的「炒鞋」代表,必定想起 Air Jordan 籃球鞋。然而被視為潮流指標、籃球鞋中之經典品牌,背後的故事原來更加離奇有趣,更一手將 Nike 公司起死回生!由荷里活巨星賓艾佛力自導自演、好友麥迪文主演的《AIR》,就將 Air Jordan 的崛起經過、及如何說服米高佐敦合作的真人真事改編成電影,精彩、驚喜又充滿娛樂性,無論是否「波鞋迷」都不容錯過。

Air Jordan 如何誕生?

Air Jordan 如何誕生?

電影《AIR》是一齣真人真事作品,但嚴格來說,它不是一部籃球電影。它的重點並非「籃球之神」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如何發跡、成名,而是講當他還是位新人之時,Nike 公司的籃球鞋部門主管 Sonny Vaccaro(麥迪文 飾)如何孤注一擲,將整間公司的命運都壓在米高佐敦身上,以創造出一對前所未有的籃球鞋 Air Jordan。

今日的業界龍頭 Nike,原來在 80 年代初處於劣勢

今日的業界龍頭 Nike,原來在 80 年代初處於劣勢,並遭 Adidas 及 Converse 追打。在爭奪新星代言的過程,Nike 永遠是籃球員的最後選擇,以致於未正式登陸 NBA 的米高佐敦,都不願意與 Nike 合作。而《AIR》正是講述 Sonny 怎樣說服公司老闆 Phil Knight(賓艾佛力 飾),讓他信任自己眼光之餘,更重要的說服米高佐敦的媽媽!

米高佐敦帶領 Nike 起死回生

米高佐敦帶領 Nike 起死回生

在極力想簽下米高佐敦的艱辛之路,《AIR》聚焦在幾個人物的努力過程,更重要的是由創作意念開始,講述 Air Jordan 1 如何設計出與別不同的外型。原來 NBA 以前對籃球鞋有嚴格規定,主要色調必定要是白色。但 Nike 就為打造出紅、黑主色設計(亦是公牛的顏色) ,把心一橫寧願場場罰錢,都要讓設計打破常規。

除了設計獨特,Air Jordan 亦打破了運動員與企業合作的遊戲規則

除了設計獨特,Air Jordan 亦打破了運動員與企業合作的遊戲規則。原來整場合作之中,米高佐敦的「辣媽」Deloris Jordan(維奧拉戴維斯 飾)的角色極為重要,她有權主宰最終決定權。而她就破天荒提出,要求 Nike 每賣出一件 Air Jordan 產品,米高佐敦都要有分成。為求與她合作,Nike 答應了這項要求,同時亦開了先例,讓運動員自此能得到更佳的報酬。

最後在一番努力下,Nike 與米高佐敦都達成雙贏局面。

最後在一番努力下,Nike 與米高佐敦都達成雙贏局面。米高佐敦的超凡成績與表現,讓 Air Jordan 瘋狂大賣,更一手將 Nike 業績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自此 Nike 不再是只賣跑步鞋的小公司,而成為了潮流界的指標,後來更倒過來收購了 Converse。Air Jordan 的誕生過程充滿傳奇性,在導演賓艾佛力的帶領下,讓《AIR》也述說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HOT OFFER
麥迪文熱情澎湃,維奧拉戴維斯演活辛辣「星媽」

麥迪文熱情澎湃,維奧拉戴維斯演活辛辣「星媽」

與賓艾佛力份屬生死之交的麥迪文,原來只是首次主演賓艾佛力執導的電影。麥迪文飾演的主角 Sonny,雖然是位籃球專家,尤其對未出道的學界籃球精通,但事實上他本人卻是個不愛運動的肥大叔。觀眾們都對麥迪文的動作、科幻片非常熟悉:《叛諜追擊》 (Jason Bourne)系列、《火星任務》(The Martian)等,但在《AIR》他卻展現出不同的面向。

其實麥迪文一向能駕馭不同類型的電影,今次在《AIR》中,他將熱情澎湃

其實麥迪文一向能駕馭不同類型的電影,今次在《AIR》中,他將熱情澎湃、鍥而不捨的精神投放到 Sonny 之上,令觀眾更投入,渴望見證他的成功。戲中另一位重要演員,就是飾演米高佐敦媽媽 Deloris Jordan 的維奧拉戴維斯。這位演員是由米高佐敦親自提議,可見巨星早已看到維奧拉身上,具備其媽媽的特質。

維奧拉戴維斯溫柔而堅毅,但適時亦非常辛辣

維奧拉戴維斯溫柔而堅毅,但適時亦非常辛辣,面對一眾商家都毫不怯場,可謂米高佐敦成功背後的重要女人。而這種角色對維奧拉戴維斯而言可謂輕鬆駕馭。在戲中同樣重要的,還有謝遜比文飾演之營銷副總裁 Rob Strasser、Chris Messina 飾演之米高佐敦經理人,均令《AIR》的可觀性大大增加。

賓艾佛力充滿才華,執導作品均屬高水平

賓艾佛力充滿才華,執導作品均屬高水平

賓艾佛力除了執導,亦演出戲中的 Nike 創辦人兼總裁 Phil Knight 一角。老實說,賓艾佛力的演技一向都一般,然而當他擔任起導演時,表示就比當演員亮眼。今次《AIR》他說是自己最好的一部執導作品,然而除了《AIR》水準佳,其過往的幾部作品都非常值得大家觀賞。

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ARGO救參任務》(Argo)

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ARGO救參任務》(Argo),更讓他獲得包括最佳電影在內的 3 個奧斯卡金像獎。電影呈現出拯救人質的緊張感之餘,亦不失風趣幽默的點綴,與《AIR》同出一轍。另外幾部電影包括《失蹤》(Gone Baby Gone)、《狂盜之城》(The Town)與《夜色人生》(Live by Night)等均獲得不錯的評價。

來到《AIR》,賓艾佛力再次展現出出色的說故事能力

來到《AIR》,賓艾佛力再次展現出出色的說故事能力,由一開始以 80 年代經典文化、歌曲畫面交代背景,並透過剪接方式呈現出風趣的格調,一開始就讓觀眾知道電影走輕鬆路線。而且電影將焦點都放在 Sonny 身上,沒有多餘的場面支節,以保持明快的節奏,將主線故事講得流暢,為此甚至連賓艾佛力自己都遠不及其他角色搶鏡!

雖然《AIR》的焦點不是米高佐敦,但原來球場外的故事

雖然《AIR》的焦點不是米高佐敦,但原來球場外的故事,精彩度都不下於球場內。這段真人真事本身已離奇曲折,加上《AIR》戲劇化地將它呈現,更讓一眾 Nike、Air Jordan 甚至是球鞋迷都深深被吸引,加上有米高佐敦本人的建議與支持,可見《AIR》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有趣之作。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時裝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