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未知的時尚視角!數碼時尚企劃 FabriX首度在巴黎時裝周舉行《Tomorrow was_____》展覽
在2025年巴黎時裝週,來自香港的元創方(PMQ)再度攜手法國高級訂製和時尚聯合會(FHCM),第三次帶來數碼時尚企劃 FabriX,並以策展人身份呈現全新展覽《Tomorrow was_____》。這個展覽以跨文化、跨媒介的方式探索時尚的未來,將巴黎東京宮(Palais de Tokyo)轉化為一個多重感官的體驗空間,結合藝術、科技與設計,重新建構時尚的敘事方式。

在香港文創產業發展處(CCIDA)支持下,FabriX 聯同九位國際設計師及藝術家,策劃四個獨立章節,讓東西方創意交錯出獨特視覺世界。

《Tomorrow was Becoming》由 Caroline Hu 與編舞家 Emma Portner 合作,透過舞蹈錄像展現身份與孤獨的掙扎。舞者在張力與親密之間遊走,揭示人類渴望突破社會規範、回歸真實自我的矛盾。中國設計師 Caroline Hu 以其柔軟卻具力量的女性美學聞名,曾獲 BoF China Prize,亦是新生代高級訂製設計的代表人物。她的設計融合藝術感與詩意層次,善於以輕盈紗質與層疊結構傳達細膩情感。
Caroline Hu 以自身品牌的新系列為起點,思考人類如何在文明規範與原始本能之間掙扎。服裝在作品中不僅是外在形體,而是一種情緒的延伸;它在舞者的動態中皺摺、拉扯、撕裂,象徵個體在社會期待下的自我調整與掙脫。Emma Portner 以充滿張力的動作語言,呈現人性中的矛盾與柔軟——當舞者在光影之間起伏,服裝與動作已難以分開,成為情緒的容器。這場合作不僅關乎服裝設計或舞蹈表演,而是一次對「人」的再思考。觀眾在影像中看到的,不是華麗的動作,而是文明與原始衝動之間那一瞬間的震顫與自由。
在《Tomorrow was Glitched》中,Didu 攜手 AI 藝術家 0nastiia,以塔羅牌象徵重生、轉化與命運的不確定性。她們以 AI 生成影像創作出四張塔羅牌——女祭司、倒吊人、死亡與星星——每一張皆化身為具象角色,象徵智慧、犧牲、終結與希望。這些影像結合音樂與敘事,構成一部短片,描繪女性如何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重拾主導權。
Didu 的服裝以緊身結構與流動線條為核心,宛如第二層肌膚。她在設計中運用高光澤彈性面料、鏤空結構與不對稱剪裁,讓身體成為力量的象徵。當這些造型與 0nastiia 的 AI 影像融合時,現實與虛擬的界線被打破,時尚不再只是裝飾,而是一場對未來感知的對話。
這個章節反映了當代女性的多重身份:既柔軟又堅毅,既真實又數碼。它同時引發對 AI 在創作中角色的思考——當人工智能成為共創者,時尚敘事也因此被重新定義。

設計師 Didu 是近年備受注目的中國創意力量。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她以強烈的未來感剪裁與金屬質感面料著稱,代表一種結合女性柔韌與現代科技力量的當代性感。她曾為 BLACKPINK《Deadline》 世界巡演設計開場服裝,憑藉對「女性力量」與「身體自主」的鮮明詮釋,成為國際舞台焦點。

場景設計則由 Gary Card 操刀,他以香港都市的密集結構與鮮明色彩為靈感,構建一個未來感空間,將四大章節串聯成完整的沉浸式敘事旅程。這場展覽不僅能「看」,更能「觸摸」與「穿上」,徹底顛覆觀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