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Culture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何德
BY 何德
  • 14 Mar 2025

由葉童及謝君豪主演的作品《淺淺歲月》,改編自編劇謝淑芬的故事,是一個香港式倫理故事,同時也是一個難以放下的愛情故事。「真愛,一生人只有一次。」女主角葉童因只愛謝君豪一人,以致丈夫出軌、離婚、再婚、患重病,都仍然陪伴在則。在葉童的細膩演釋下,加倍感人。可惜的是電影整體攝影、燈光存在問題,影響觀眾投入感,有點浪費了兩位主角的出色演出。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寫實動人的愛情故事,一生人只有一次真愛

《淺淺歲月》是一個相當寫實的倫理、愛情故事,因為它絕大部份地改編自編劇謝淑芬本人的經歷。靜芬(葉童 飾)與麒振(謝君豪 飾)是一對已分開的夫婦,二人育有大女凱琳(許月湘 飾)及兒子顯榮(黃定謙 飾)。二人分開的原因是麒振因工作北上發展而有外遇,為成全對方,靜芬決定離婚。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不過離婚並不表示二人關係已經完結,事實上,即使麒振已與新歡結婚,但當麒振因病入院後,靜芬卻前來照顧。靜芬眼前面對搶走她老公的女人(稅潔 飾)、對方跟麒振生的兒子,還有跟自已關係不佳的大女,仍然沉著氣面對一切。然而,麒振在靜芬的照顧下,竟顯示出像往日的依賴信任,更令靜芬心情複雜。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最後麒振終不敵重病逝世,電影的結局回顧了麒振有一天從醫院偷走,跟靜芬坐電車,同時吃著孖條回想年輕時拍拖的歲月,十分感人。另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場面,則是麒振的喪禮上,靜芬偷偷地重新為麒振戴上二人的結婚戒指。兩個畫面其實都在說明靜芬一生人只愛了對方一個的主題。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葉童及謝君豪成最亮眼點,演釋極為動人

《淺淺歲月》論劇情非常淡然,味道來自人物與他們感情,而最重要的兩位主角,就由葉童及謝君豪飾演。葉童是金像影后,代表作甚多,於 80、90 年代紅極一時,但近年演就就偶有過火。然而當看到《淺淺歲月》,就看到非常內歛、堅強、壓抑,最後卻崩潰的變化與情感,完全投射出靜芬壓制著的情感。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如果沒有葉童,《淺淺歲月》將大為失色,但有了她,則成為了牽動觀眾的最重要引線。尤其是在她面對第三者裝作不在乎卻很在乎,還有在喪禮上情感崩潰的兩幕,都叫人非常心痛。她的表現出色,今年卻未有得到最佳女主角提名,確實可惜。而她的對手謝君豪,同樣帶來精彩演出。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謝君豪出軌另建家庭,本應是故事中的「壞人」,但觀眾卻難以恨他,某程度上都是因為他對角色的調節,他時而發放的幽默感,是讓這個角色會討喜的原因。尤其是他面對兩個女人:一個前妻、一個現任妻子的鬧劇時刻,也是以較幽默的方式去化解,讓這個悲情的故事中都帶來一些喜感。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至於演釋一對子女的許月湘、黃定謙,發揮的空間不算多,但總算起到輔助作用。是有點不理解女兒對媽媽很大的憤怒情緒,故事中有略提及媽媽曾打過女兒,所以女兒懷恨,但此外則未有詳細鋪述為何長大後仍然時時刻刻搞對抗,以致女兒總有無故為難媽媽的感覺。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攝影、燈光、調色存在問題,影響觀眾投入感

攝影、燈光、調色存在問題,影響觀眾投入感

《淺淺歲月》上映以來,一個比較多人討論的是攝影、燈光、調色等製作上的問題。已知電影是全手機拍攝,但出來的效果,反映出對技術的掌握度不足,以致取鏡角度有奇怪的感覺,同時燈光、調色也存在問題。尤其是某些大頭特寫鏡頭,取鏡令人不舒服,也影響了觀眾投入感。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其實外國早已有全手機拍攝的電影,例如今屆奧斯卡最佳導演辛貝克(Sean Baker)執導的電影《跨性有話兒》(Tangerine)就是全用 iPhone 拍攝,之後大師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的《失心病狂》(Unsane)與《空中飛鳥》(High Flying Bird)都是全 iPhone 拍攝,卻未有如《淺淺歲月》中出現的突兀感,是故應該為對技術的掌握度不足。

寫實紀錄了編劇自己的故事,非主流作品傾向淡然

寫實紀錄了編劇自己的故事,非主流作品傾向淡然

《淺淺歲月》是編劇謝淑芬個人的故事,同時她也坦言,是希望透過這部電影,紀錄她這段真實存在過、刻骨銘心的經歷。事實上,她的故事簡單而言就是中年女性面對丈夫出軌、離婚的經歷。而她也找來《天水圍的日與夜》編劇呂筱華共同執筆,所以淡然之中亦見到主角的情感起伏。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不過《淺淺歲月》確實不是主流電影,未必合符觀眾對娛樂、戲劇性等的期望。但如果觀眾喜歡淡然的生活作品,或許會欣賞《淺淺歲月》。

《淺淺歲月》影評|葉童欠提名實屬可惜,故事寫實攝影問題卻明顯

它有動人時刻,但老實說也有過份平淡的時刻,目標觀眾應該是年紀比較大的一群,尤其對電車、孖條等的集體回憶,會令之對電影加分。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名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