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真人真事改編!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CultureCelebrity Life

【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女配角、新演員】《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真人真事改編!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何德
BY 何德
  • 27 Apr 2025

由翁子光執導,劉青雲、谷祖琳,及兩位新演員蘇文濤、熊樂頤主演的電影《爸爸》,在一片好評下正式上映。電影改編自享和街弒母殺妹慘案,卻聚焦在爸爸這個角色身上,道出他的種種掙扎與痛苦,和面對兒子又愛又恨的感受。無論演繹上、處理手法上,均前所未見,絕對是一齣絕佳作品。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兒子因患精神分裂症殺人,一家四口剩下爸爸一人

兒子因患精神分裂症殺人,一家四口剩下爸爸一人

《爸爸》改編自享和街弒母殺妹慘案,一家四口在一個尋常的晚上,媽媽、哥哥、妹妹吃過晚飯後回家休息,剩下爸爸在茶餐廳繼續工作。但突然之間,哥哥精神分裂症病發,腦中有聲音叫他殺人,最終釀成慘劇,親手殺死媽媽及妹妹。身處茶餐廳的爸爸,直至接獲警方通知,才知道慘案發生。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哥哥殺人之後,走到公園打算再下手,但最終失敗,親自報警自首。然後,就是面對官司,最終哥哥被判入精神病院,家中剩下爸爸一人。這位有劉青雲飾演的爸爸,既是受害者的家人,又是加害者的家人,心情無比複雜,導演翁子光與爸爸見面,一直理解他的想法,最終在原形爸爸簡先生的支持下,寫下這個故事。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劉青雲、谷祖琳、蘇文濤、熊樂頤飾演這一家四口,帶領觀眾經歷前因後果。由爸爸如何認識媽媽,到二人相愛、結婚、先後誔下子女,再經歷案件,然後聚焦在這對父子的關係,一個心情複雜的爸爸,一個內疚的兒子,他們如何面對對方,及爸爸對兒子又愛又同情的心情。
 

劉青雲演活爸爸,帶領觀眾親歷傷痛

劉青雲演活爸爸,帶領觀眾親歷傷痛

劉青雲貴為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演技早已備受認同。今次演繹爸爸的角色,情緒複雜,整部電影也是環繞他的故事,從他的角度敘事出發,所以觀眾能深刻地透過他,感受到爸爸的感受。今次他的演繹沒有太多設計,非常沉實,就是演一位普通的中年男子,一直努力工作,照顧一家四口。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從演員們的訪問中見到,他們的演繹方式就像一家人相處,體驗經歷生活日常。而戲中大部份的情節,都是講述爸爸與媽媽的愛情故事、對家人的關懷、與子女們的相處。正是從這些淡然的相處中,感受到這家人的愛。正因為有曾經幸福的對比,更讓人感受到失去一切的痛。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其實不單是劉青雲,電影也可謂谷祖琳的代表作,她演繹下的媽媽堅強又溫柔,透過她與劉青雲的演繹,更讓觀眾感受到這份愛的存在。至於飾演兒子與女兒的兩位新演員蘇文濤、熊樂頤,雖然是素人,但他們的簡單與純真的演繹,也讓人有充足的投入感。
 

棄血腥奇案取向,大觀眾感受小家庭日常

棄血腥奇案取向,帶觀眾感受小家庭日常

《爸爸》雖然改編自真實的兇殺案件,電影亦有拍到過程,但這並非整部電影的重點,只是佔了一小部份。導演翁子光表示,是經過他跟真實的爸爸傾談後,發現應該用他的角度出發,去看他複雜的心情。所以電影沒有用血腥、奇案的取向去描繪這個故事,反而是除了日常生活的取向。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意思是,電影中很多都是主角爸爸的回憶,由他如何結識太太,到生兒育女,當中的細節都是表達着他對家人的愛,及對兒子的寄望。電影並非以順序方式呈現,是零碎的回憶片段,更貼近爸爸當下的思想與狀況。 我們會見到爸爸媽媽邂逅、見到他們經營茶餐廳、見到爸爸教兒子學踩單車,一切都是凸顯出這個家庭的倫常關係。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當觀眾隨爸爸的心境,走入他的心理世界,就會更感受到他的不解和矛盾。一方面他不明白為何兒子會殺人,另一方面他也要盡心盡力為兒子的官司與生活頻撲。而且面對愛人的壓力,他還要保護兒子。從此可以見到,這份父愛的偉大之處。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沒有答案的結局

記得翁子光監製的《正義迴廊》上映之後,觀眾問得最多的問題是,麥沛東有沒有殺人?而來到《爸爸》,觀眾最想知的,就是兒子的殺人原因。觀眾都是好奇的,會提出這種疑問不難理解,這也正是戲中劉青雲飾演的爸爸一直問的問題。爸爸問自己、問兒子、問回憶?但最終有答案嗎,其實是有的。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答案就是腦內的聲音,醫生說的精神分裂症發作。但這個答案,並不能被理解,因為與我們平常人認為的殺人動機,實在相差大遠。來到結局,爸爸也帶着這個回答,一直共存着。去到最後一幕,爸爸帶着已經釋放,長大了的兒子( Edan 呂爵安 飾)回家,煮飯給對方吃,回到日常生活。

《爸爸》影評|劉青雲帶領觀眾親歷傷痛,從人情角度理解兇案慘劇

這是導演的想像,是爸爸的最終心願,因為事實上,殺人的兒子仍然住在精神病院中,但導演給予觀眾一個希望,給予爸爸一個希望,就是最終還會家庭團聚。來到這裏,觀眾到忍不住留下淚來,是戲中一個最感動的地方。《爸爸》絕對是本年度最讓人心痛、描繪情感最深刻的作品,希望觀眾都能夠到戲院欣賞,並對精神病患者多一份理解。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名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