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無極畫作以逾 1 億港元創新拍賣紀錄

- 16 Jun 2017
每個拍賣季度都不乏新紀錄,在剛剛完滿結束的 Christie's 春季拍賣上,趙無極一幅帶有 Jackson Pollock 式筆觸的中國書法作品《29.09.64》以 HK$152,860,000 高價成交,震撼整個藝術界,讓我們逐一拆解這幅作品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01

年輕時的趙無極攝於巴黎工作室。
《29.09.64》代表作品完成的日子,趙無極除了在畫作背後簽上大名外,他更寫上日子作為題款的一部分。趙無極出生於中國北京,在 1948 年移居巴黎,從此再沒有返回中國。他於1961 年在巴黎蒙帕納斯區成立規模更大的工作室,方便他嘗試大型創作,《29.09.64》在 4 年後誕生,原有尺寸為 255 x 345c.m,為趙無極 1960 年代創作兩幅最大型的作品之一。

專家指出《29.09.64》同時有中國書法及 Jackson Pollock 的作品影子。
現代創作常說 "East meets West",趙無極於 1960 年代踏入創作高峰期,成功把中國傳統和西方藝術結合,專家認為觀賞者能在《29.09.64》看到中國書法及 Jackson Pollock 抽象表現藝術的影子,而《29.09.64》中的青綠色調,更是由趙無極在參考唐朝山水畫後引發而成。

趙無極於 2006 年獲頒法國榮譽軍團大軍官勳章,由法國總統希拉克授勳。
在巴黎生活期間,趙無極認識不少西方藝術家,Alfred Manessier、Hans Hartung 和 Pierre 及 Colette Soulages 等,他亦曾經以 Paul klee 的作品為參考對象。來到 1960 年代,趙無極的生活起了很大變化,他在香港認識的妻子陳美琴飽受精神問題折騰,愛妻深切的趙無極曾在《趙無極自畫像》著作形容,「我那 10 年間全速前進,像駕駛跑車一樣」,同時激發起其澎湃的創意和創作力,大家都深信趙無極在這段時期成功建立鲜明的個人風格,《29.09.64》正好見證了這一點。

《29.09.64》以 HK$152,860,000 成為趙無極最貴作品。
趙無極於 1969 年把《29.09.64》直接賣給一名法國建築師,外間師他為 Mr.M。那時候二戰剛結束,社會急速發展而大城市亦需從新建設,造就 Mr.M 的輝煌建築成就,他亦同時開始建立重要的個人收藏,《29.09.64》曾經是 Mr.M 住宅客廳的重要點綴。Mr.M 後來將《29.09.64》傳承給下一代,直至今年其後人決定把傑作透過拍賣行作公開競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