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何居怡-《淨靜空間》
Interview

訪問何居怡-《淨靜空間》

admin admin
BY Mite Chan
  • 28 Feb 2015


禪-這一個字聽得多,也見得多。總也不明所意,故於訪問前特意買有關書籍故意惡補,豈料到當一訪問藝術攝影師何居怡(Daphne Ho)的時候,她卻也謙虛地笑笑搖頭答我也不太清楚什麼是禪。我相信她盡量不以言喻的原因,是因為禪是一種經驗、一種經歷、一種體驗、一種難以言傳的感知。話需如此,禪卻并不遙遠,也并不是一狂熱宗教崇拜後的副產品。禪,是一種全然活在當下並對自身及周邊事物充滿覺知的一剎。

Daphne 的攝影展覽《淨靜空間》,憑著她對生命的信任,迅速地捕捉一瞬即逝的事物,將景物沖曬成碩大的相片置於展覽之中,創作幽靜及攝人的空間,雕塑出日本禪-侘寂的外貌。在繁忙又擠擁的中環,展覽著《淨靜空間》的藝穗會搖身一邊成為城市的綠洲,讓都市人享受喘息的一瞬,放下所有重擔再重新上路。

HB: Harper's Bazaar DH: Daphne Ho

HB:禪是什麼?
DH:禪強調「初心」-Beginners Mind。當事事都自認為專家的時候 ,所有事物都進不了你腦袋裡去。禪也是一個每天都發生的事。禪是解:「靜靜生活,好好睡睡,慢慢洗澡,細細刷牙。」。人每天都經歷不同的事,有不同的Dead Line,有很多約會,有好很煩心的事,一件又接一件的事發生,我們有多少時間可以抬頭望望天空有多少雲朵?活在當下也許太過 Cliché,但其實就是很簡單的道理,刷牙時專心去刷牙,訪問時專心地做訪問,這就是禪。

HB:為什麼禪的概念能吸引到你
DH:因為禪的概念與攝影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攝影的世界裡分秒必爭,在你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一個當下已經消逝。禪則說轉瞬即逝,要珍惜每一個當下,與攝影的本質相同。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是珍貴與獨一無異的。

HB:每一個當下都在消逝,按每一下快門都彌足珍貴,如何判斷那一刻的景物才值得去拍攝?
DP:第一件事是經驗的判斷,每一個人都由「初學者」的階段開始,但多熟習之後,就會懂得判斷光與影及構圖。但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的「不肯定」卻是最有趣的一點。現在的相機能 Instant review,攝影者都對相片少了一份期待,少了一份幻想。

HB:你是什麼看你的相片所表達的概念?
DH:概念是很寛鬆的,意旨沒有特定的或一定的東西我才拍攝。於我生命中所出現,而我又認為是圍繞著日本美學下的事物我都會拍攝,例如不對稱、簡約、自然、抽離、樸實、含蓄、寧靜、 以及包含「侘」與「寂」的境界的東西都會一一收於鏡頭內,但我不會預先設定今天要拍到的事物是什麼,就是活在當下讓一切的可能性浮現。

HB:有幾張照片,都是一條通道通往盡頭。是有意識地去把攝這個題材嗎?
DH:我最高興就是每人對我的相片演都不一樣,對你來說相片看來似是個盡頭。但對其他人來說,這條通道可能是通往無限的機會與可能。於熒光幕上看到的只是 Test Print,與展覽中放大了的大小也并不相同。希望你們能到現場感受一系列的相片,因為相與相之間是有對話的,有關連的。對於相片的意思,每人都有每人的演繹,什麼都有可能。

HB:為何要用黑白攝影?
DH:其實黑白或彩色攝影都能反映到禪。我選擇用黑白攝影只是一個偶然。

HB:什麼是《淨靜空間》?
DH:淨是淨化,反映事物的一面鏡。 靜是平靜,心靈裡的空間。從我的眼中去表逹我的美。空間的定義則很廣闊,睡房可以是一個空間,辨工室可以是一個空間,我們正在進行訪問的地方是一個空間,一個物理上的空間。但同時睡房可以是夢的空間、客廳可以是食飯的空間、在我使用相機時的View Finder也可以是一個空間。

HB:對於你的展覽,有什麼期待嗎?
DH:所有照片我都沒有為其命名,原因是想給空間觀眾去思考及幻想。我不喜歡強灌自己的概念於別人的身上。希望看展覽的人都能夠 Imagination run free。但當然我拍攝這個系列時,有一個清晰的框架,亦會有一段引言讓別人知道我在做什麼,然後的一切就讓受眾自己去感受。我的期待是希望觀眾有正面的回饋,例如覺得概相片很漂亮,或讓繁忙的都市人進來休息一下就已經可以了。 觀賞者未必需要知道什麼是禪,我亦不會要求別人跟我有一樣的觀念與思考方式。

HB: BAZAAR 一直以來都著重於「高雅」的事與物,對於你來說什麼才是「高雅」的人?奢華又與日本禪中的「侘寂」是一種對立面嗎?
DP:不如先講什麼是侘寂,侘是哲學的詞滙,意思是一種對世間上物質的沒有倚賴或依戀,如很樸素的事物就是侘,是一種不完美的美麗,是淒美。寂是美學的詞滙,是講受時間沖洗的事物,英文是Rust,因為隨著時間洗麗才有銹痕。我喜歡「高雅」又華麗的東西,但同我也很喜歡「侘寂」這個概念,我認為所有東西都要有平衡,我也不覺得他們是一個對立面。我很喜歡看 BAZAAR,也很喜歡穿華衣美服。現在人追求的都是有感覺的事物,有歷史的東西。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品牌會用去把皮料刻意地去造舊,又 為何他們會用那麼多的心思去把丹寧布洗水、打孔、造舊?這就是那一種淒美的美。我反倒覺得當人越「高雅」,越能懂得欣賞。「高雅」并不一定是規規矩矩,閃閃發亮的。我們現在更懂得經過時光洗禮的事物,欣賞手工藝的製作,欣賞需要時間練成的東西。

「高雅」的人,最重要內涵。城市人的問題是no content,所有事情都太即食文化所影響。要多閱讀,多遊歷,與有經驗的人去談天是令我最獲益良多的方法。要保持初心,虛心向人學習。
 

《淨靜空間》展覽
日期:2015 年 2 月 28 日 至 3 月 9 日
地點:中環藝穗會─ 「陳麗玲畫廊」
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 2 號藝穗會
時間:星期一至六 12:00至22:00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