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Getty Images and Unurth Street Art.
Graphics prepared by Jun Chong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
街頭藝術本就是無處不在,創作的地點不限,不論在街角、在車箱、在橋上、還是在商店的鐵閘上,只要是人類接觸到的地方,街頭藝術就有它的存在價值。以下的塗鴉神作和藝術家,除了為路人帶來視覺上的衝擊,更帶出意義深長的重要信息,讓我們欣賞藝術的同時會思索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社會的弊病。
談到街頭藝術,首先一定要數一直保持神秘的英國塗鴉大師 Banksy 的作品。Banksy 去年秘密前往巴勒斯坦加薩,繪製一系列塗鴉作品,並拍攝一條短片〈Make this the year you discover a new destination〉來諷刺受到戰爭影響的加薩,遊客數目少得足以令這裡成為新的旅誅目的地,但實情是,加薩人都被禁止離開。一幅類似模仿著名雕刻《沉思者》的塗鴉,畫中主角表面上像是在沉思,但其實是在躲避戰爭,荒涼孤寂。
伸延閱讀: BANKSY 在羅馬「被開畫展」?
由來自瑞士的 Christian Rebecchi 和 Pablo Togni 組成的街頭藝術家二人組 Nevercrew,成立於 1996 年,作品多數也是以諷刺時弊和關心自然生態為主,經常與不同的單位合作,曾參與多個 art festival 的大型塗鴉創作。上個月,他們在法國格勒諾布爾的一幢大廈外牆畫上兩條病變的鯨魚被包裹懸吊的畫面,作品名為〈Ordering Machine〉,他們似乎是希望呼籲大眾要在「需要」和「貪婪」之間取得平衡。
另一幅 Banksy 在加薩的作品,圖中可愛的貓兒令一眾愛貓之人難以抵抗,Banksy 表示如果他單單在網站上載有關加薩受到戰爭破壞的照片不會得到網友的關注,但用貓兒來做包裝卻能吸引大家的注意。畫中的貓兒在玩一團金屬纏繞成的球,其實是用戰爭中的頹垣敗瓦繞成的。
今年一月,他們 Nevercrew 也在印度新德里的 St+art Festival 街頭藝術節上帶來了作品 《See through, see beyond》。《See through, see beyond》由兩幅壁畫組成,牆的頂端坐著一位太空人,作為兩幅畫之間的連接點,太空人頭盔的玻璃塊面如幻似真。對於這次的創作,Nevercrew 說道:「現時的社會被權力和結果所主導,事物的本源和歷史往往會被忽略,令過去和現在越來越難以理解。」坐著的太空人是在思索他升空的意義嗎?
Nevercrew 非常關注氣候變化和人類的未來,他們用了 10 天在意大利都靈為 Square23 畫廊的 theatre 牆上繪畫了這幅壁畫,作品名為〈Black machine〉。他們想喚起人們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的關注,試圖喚起大家思索人類的在這個生態系統擔當的位置和責任,應尊重正在擔當被動角色的生物。
街頭藝術始終應該屬於街頭,如無良商人以「保護街頭藝術」為由,把藝術私有化並將之轉移到私人藝術館來賺取暴利,這是能夠容忍的行為嗎?今年三月,意大利街頭藝術家 Blu 親自鏟除自己在過去 20 年間在 Bologna 街頭創作的牆繪作品,並用油漆覆蓋,以此抗議在 Palazzo Pepoli 的一個由 Fondazione Carisbo 銀行基金會舉辦的展覽。而且他們認為街頭藝術是應該存在於街頭,而不是存在於博物館。權貴曾經將塗鴉看成是破壞行為,現在卻利用這種「破壞性」的藝術創作來賺錢,實在可恥。
這是 2016 倫敦燈光節(Lumiere London 2016)的其一個街頭藝術裝置,由西班牙馬德里的匿名藝術團體 Luzinterruptus創作,在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上受到大眾的注視。這裡的膠樽只是冰水一角,現實中所有塑料和垃圾面積其實分分鐘足以填滿太平洋,並摧毀了大部分的海洋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對生態系統不斷造成負面影響。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s, Getty Images and Unurth Street Art.
Graphics prepared by Jun Chong
為了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Chrome、Safari或其他瀏覽器。
Please use Chrome, Safrai or other browsers for bett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