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繪畫可以是憑空想像,像達利溶掉的時鐘一樣,不曾存在。但有更多的畫家卻以真實場景作為畫作的題材,不僅將現實的景象畫下來,透過不同的風格和筆觸表達獨特的訊息。以下五幅名畫均真有其景,讓我們透過畫家的眼睛,一起穿越漫遊數百年前的世界!
法國畫家莫奈(Claude Monet)為印象派代表,筆下的畫講求光暗及顏色的運用。他晚年居於法國的吉維尼(Giverny),他的花園自然成為他的題材,其中包括繪於 1889 年的《蓮花池及日本橋》(Le bassin aux nymphéas, harmonie verte)。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作品,他於 1888 年畫的這幅《夜晚露天咖啡座》(Cafe Terrace at Night)現今收藏於荷蘭的庫勒.慕勒博物館(The Kröller-Müller Museum)。畫中描繪了人們在晚間悠然地坐在咖啡館享受寧靜的時光,黃色的帳篷與蔚藍的星空形成對比。
吉維尼小鎮位於法國的北部,面積只有 6.46 平方公里,人口不多,卻因莫奈的故居及莫奈花園而享譽全球,成為著名的朝聖熱點之一。
如今這間咖啡館位於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雖因這幅畫而改名為梵谷咖啡館(Café Van Gogh),但裝潢仍與百多年前無多大分別。
值得留意的是,教堂是位於法國,而在畫中走在小徑上的女人卻穿著荷蘭的裝束(梵谷是荷蘭人),而天空更是用強烈的筆觸營造出翻騰的動態,反映出梵谷內心的不安與想念家鄉的情感。
《奧維的教堂》(The Church at Auvers)是梵谷離世前一個月的作品,畫中的這座教堂位於法國北部的奧維小鎮,至今仍保存當年的風貌。奧維小鎮是他最後居住的地方,也是他跟弟弟安葬的地方。
成於 1893 年的《吶喊》(The Scream)是挪威印象派畫家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最有名的作品。染紅的一片天空及橋上面容扭曲的人像予人一種不安的感覺。
紅色的天空主要是來自 1883 年人類史上最嚴重的印尼喀拉喀托火山(Krakatoa)爆發,火山灰把遠至挪威的天空都染成紅色,繪畫的角度相信是由挪威的厄克貝里山上俯瞰奧斯陸峽灣(Oslofjord)。
法國畫家喬治.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是點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他享受只有 31 歲,但卻留下重要的畫作供後世人欣賞,其中一幅是《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這幅畫作固然是修拉一點一點的點在畫布上,畫中是描畫了大碗島上人們悠閒地享受下午的時光,畫中人共多達 40 人,修拉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
來自美國的著名畫家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以描繪寂寥氣氛而聞名,他的代表作《夜遊者》(Nighthawks)是畫於珍珠港事件之後,描畫了人們在城裡的餐廳吃晚餐,餐廳偌大的廚窗透著燈光,與街外的暗沉形成對比,表達著愁雲慘霧的情況。
在現實場景裡,位置於美國紐約的 Greenwich Avenue 餐廳依然存在,不過餐廳外貌有不少轉變,落地玻璃早已加了柱子,頂部也加了帳篷,而名字也早已不一樣,只有對面大廈依稀仍有舊模樣。
大碗島其實是處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納伊(Neuilly-sur-Seine)和勒瓦盧瓦—佩雷(Levallois-Perret)之間的塞納河畔(Seine),跟現在的拉德芳斯商業區(La Défense)有一段距離。
Photo courtesy of Internet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
為了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Chrome、Safari或其他瀏覽器。
Please use Chrome, Safrai or other browsers for bett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