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Photo coutesy of Getty Image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
EXPLORE MORE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藝術文化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談起精神病是禁忌,但草間彌生非但對外宣佈自己的病患,更將困擾的幻覺扭轉成創作動力,成為近代其中一位最廣為人知的日本藝術家。她密集式的創作手法來自精神分裂帶給她的幻覺,圓點密佈、奇形怪狀的作品將她腦內的迷幻世界具體呈現。
近年與品牌 Louis Vuitton 的合作更把她的作品帶到藝術展外的時裝世界,讓她標誌性的圓點圖紋應用於服裝和時尚配件上。
相關閱讀: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當選《TIME》百大影響力人物
每當要形容藝術細胞發達或熱愛創作的朋友,我們總離不開笑說他們有「藝術家脾氣」,但這種玩笑也非毫無根據。回看幾個世紀,不論古今的藝術家總被精神疾病纏身,令藝術家這個職業跟魔咒沒兩樣。為尋根究底,讓我們再細看下去找出兩者的關聯。
逝世約30年的Pop Art之父Andy Warhol最近才被美國記者Claudia Kalb在新書中揭發其鮮為人知的強迫性儲物症,當中提及他對購物和收集有極大的渴望,在家中有過六百個僭存所有東西的箱子,就連垃圾郵件和吃剩的Pizza都不放過。這種行為可能就是他在創作中常將日常物品不厭其煩地排列的原因。
他創立的波普藝術為不少時裝設計師提供了創作的題材,其中以 Vivien Tam 早期的毛澤東系列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
在畢加索的藍色時期中 (1901-1904) 最能體現到他當時從憂鬱症受到的悲傷情緒:畫作中暗沉的藍調、主角扭曲的身軀、面容滲透出的無助,和失明眼神的空洞,全都是他對友人自殺事件的控訴。事實上畢加索的心理狀態很多時侯都反映在他的畫作上,如當他結識到新女友Fernande Olivie 之後,便走出陰霾踏入粉紅色時期。
聖羅蘭 (Saint Laurent) 的標誌性設計Long evening ensemble 也是從Picasso 的畫作取材。
抽象主義表現先軀 Jackson Pollock同時患有燥狂症和精神分裂症,每當發病時,他總情不自控地以扔擲物件來發洩情緒,與他將顏料用力揮灑於畫布的作畫方式相似。有人形容他如創作時開初如慢舞的芭蕾舞者緩慢走動,有時卻突然像獅子般猛烈迷失在顏料之中。
這樣打破構圖秩序的紛亂作畫方式雖引來胡亂創作的批評,卻受到Ann Demeulemeetser 和 Dolce & Gabbana 的青睞,分別登上他們的時裝系列。
沒有其他名畫能像《吶喊》這麼準確地捕捉到那種快將崩潰的神韻。能畫出這種不安的極端,讓人不禁推測Edvard Munch必定有異人常人的精神狀態。而事實上,蒙克和他的姐姐都從母親的基因遺傳到精神疾病,而《吶喊》正在他姐姐入住的 Gaustad 精神病院旁的湖邊取境。
深明白受病苦折磨之痛的蒙克在《The Sick Child》將抑鬱心情表露無遺,戲劇性的筆觸和暗沉背景色調所形成的壓迫感反映了他對病本身的抑壓和厭惡
在梵高被躁狂症和抑鬱症折磨到自殺之前,這位荷蘭後印象派畫家雖窮盡一生追求藝術,可他生前卻得不到任何賞識,與日俱増的憤怒將精神病推到臨界點。可是正於他要求住入精神病院的那年 (1889),他作畫的速度和水平達到人生的顛峰,一年內創作出 150幅油畫,包括著名的Starry Night。
梵高的畫作和常用的色調是現今時尚伸展台的常客,如近年 Rodarte 和 Victor & Rolf 都受其啟發。
用「眼晴看音樂」和「耳朵聽圖像」絕非無稽之談-患有聯覺 (Synesthesia) 的 英國畫家David Hockney 感觀神經異於常人,由於聯覺將他的部份感官接通,他在聽音樂時腦海出現的是顏色、算術時數字更會跳到他的眼前,化成不同的色彩。
亦因他天生對顏色的強烈敏感程度,他的畫作的色彩對比運用非常銳利,而不少時裝品牌都刻意找他聯乘,推出顏色絢爛的系列。
Photo coutesy of Getty Image
Graphic prepared by Jun Chong
為了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Chrome、Safari或其他瀏覽器。
Please use Chrome, Safrai or other browsers for better experience.